艾葉湯丸 0

簡介

一年一度元宵節,循例做湯丸吃。今年搞搞新意思,做個養生的艾葉湯丸吧。艾葉湯丸,帶有濃郁的艾草香味,就像榴槤一樣,喜歡的人會非常喜歡,不喜歡的會覺得象吃藥,吼吼。。。。。 關於艾草的功效,從google上搜滴,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慢慢研究: 【藥用價值】 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總是將艾置於家中以「避邪」,乾枯後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藥,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於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現在台灣正流行的「藥草浴」,大多就是選用艾草。關於艾葉的性能,《本草》載:「艾葉能灸百病。」《本草從新》說:「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說明用艾葉作施灸材料,有通經活絡,祛除陰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等作用。現代藥理髮現,艾葉揮髮油含量多,1.8-桉葉素(占50%以上),其他有α-側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風乾葉含礦物質10.13%,脂肪2.59%,蛋白質 25.85%,以及維生素A、B1、B2、C等。灸用艾葉,一般以越陳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說法。 全草有調經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濕之效。治月經不調﹑經痛腹痛﹑流產﹑子宮出血, 根治風濕性關節炎﹑頭風﹑月內風等。因它可削冰令圓,又可炙百病,為醫家最常用之藥。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這特殊的香味具有驅蚊蟲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門前掛艾草,一來用於避邪,二來用於趕走蚊蟲。 長期使用艾草葉的副作用:如果揮髮油(香味成分)使用過多,對神經會有抑制。   【其他使用方法】 在詩經時代,艾草就已經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一般用於針灸術的'灸'。所謂針灸其實分成兩個部分。'針'就是拿針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點燃之後去薰、燙穴道,穴道受熱固然有刺激,但並不是任何紙或草點燃了都能做為'灸'使用。艾草的氣味肯定也同時發揮了一定的作用。【染料作用】可以做天然植物染料使用。艾草染色還具有功能性作用。

原料

主料:400克糯米粉,125克艾葉 餡料:炒花生芝麻,椰蓉,糖

步驟

1、艾葉用鹽水浸泡,然後再用清水清洗,反覆多次。洗好的艾葉加適量的水用攪拌機打成艾汁,拌上糯米粉揉成麵糰。我這裡用了400克糯米粉,125克艾葉,水估摸著放滴,麵糰揉至軟硬適中,不幹不濕的樣子即可。 2、麵糰搓成均勻的長條,分成劑子,斯文點的可以用刀,粗獷點的可以想我那樣用手。 3、劑子搓圓用手指弄出個窩窩,然後放進湯丸餡,包緊,再搓圓。 4、燒開水,把湯丸放進去中火煮至湯丸浮起。 5、將煮好的湯丸放進預先準備好的涼開水裡過過冷河,這樣湯丸起來會比較有嚼勁。 6、另開鍋煮生薑紅糖水,最後把過完冷河的湯丸放入煮好的生薑紅糖水裡便可吃了!

相關菜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