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記 0

原料

……

步驟

1《山家清供》《先道口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更是專辟「諸香」一節 《千金方》、《外台秘要》收錄的熏衣香方、防疫香方和一般焚香方有數十首之眾,如熏衣香方、濕香方、百和香、裛衣香方等。

2以後養一盆玫瑰,做玫瑰糖,做玫瑰紅茶,做胭脂,做香。 養一盆茉莉,做香膏,以花入饌,做茉莉糖,做茉莉酒,熏茉莉蜜入素點心,做茉莉香膏。 養一盆枸杞,油鹽炒枸杞芽。 養一樹桂花,桂花糖,桂花龍井,桂花紅茶

3以花入饌。 茉莉糖 「將蜜調塗在碗中心抹勻,不令洋流。每於凌晨,採摘茉莉花三二十朵,將蜜碗蓋花,取其香氣熏之。午間去花,點湯甚香。」 —— (明)高濂《遵生八箋·飲饌服食箋》 註:也可以研磨適量甘草、生薑(2:1),取一兩滴和入蜂蜜,口味更佳。

4茉莉酒 「用三白酒,或雪酒色味佳者,不滿瓶,上虛二三寸,編竹為十字或井字,障瓶口,不令有餘不足。新摘茉莉數十朵,線系其蒂,懸竹下令齊,離酒一指許,貼用紙封固,旬日香透矣。」 ——(明)馮夢禎《快雪堂漫錄》 註:三白酒是烏鎮特產,用白米、白曲、白水釀製而成,所以得名。酒味醇厚清純,比起烈酒能更好地吸收茉莉的香氣。

5要含苞茉莉,那樣香氣才足。煮開純凈水,投入適量茉莉水滾即刻關火,用木糖醇調味後就是清甜幽香的湯底。茉莉勿需太多,火候不宜太過,否則香氣濃濁,適得其反。又取茉莉浸水,和入現磨的糯米粉揉熟。製作酒釀丸子時常以豬油和面,這裡則改用橄欖油代替。橄欖、茉莉,兩味植物清香相伴,令丸子香而不膩。煮熟後丸子顆顆玲瓏,又似有剔透,並著那香湯冰水的清凈,才不奪花香。

6茉莉花膏 用脂肪冷吸法,用加溫的豬油板把新鮮茉莉花壓在兩層豬油脂肪之間,24小時後更換新一批茉莉花,如此反覆使脂肪中的花油達到飽和,再將之提純製成膏狀。 製作茉莉花膏,同樣很耗費人力:先在木框中玻璃上塗上處理好的植物凝脂,到了夜晚把開放的茉莉花放置其上,第二天除去舊花,鑷去雜質,再放上新鮮茉莉,如此反覆一個多月,直到脂肪吸滿飽和,茉莉精油呈現淡金黃色時,再對脂肪進行精萃提純

7窨花茶 不同的花方法不同。理論上所有的花都可以窨茶,但不是所有的花都能做茶的。 不用清洗的花,桂花紅茶為例 選新鮮香花,靜置拍打出蟲,1:1入紫砂罐與茶混勻 需要清洗的花,茉莉梅花為例 茉莉在夏季七月末到八月中下午一兩點採摘,取含苞欲放者,傍晚則開。洗一下洗去浮灰,均勻陰涼得晾,傍晚花會開,香味會自己散發出來。將花骨朵與茶封,1:2即可。 一般密封多久呀? 這個按照氣候來,乾燥溫度高就會快一點,武漢窨桂花是一個月。 菊花也可以,菊花普洱是很經典的搭配。但是菊花曬乾一般單獨喝,菊花香氣清淡,一般不窨製成花茶。 茉莉花就得配綠茶,茉莉水分高,隔幾天拿出來翻一下透透氣。 各地情況不一樣。 臘梅 也是取花骨朵最好,臘梅就得窨白茶,從藥性上最搭,辛,溫,解暑生津,香類似。

8鮮花窨茶就是利用茶葉吸味的特性讓花香融入茶香, 那麼,窨花茶一定得用散茶、含水量在4到6%, 如 果是茶餅就不行,茶餅含水在10到12%,會霉。 茶餅是散茶用蒸汽團的 臘梅窨白毫銀針,然後夏天喝,嘖嘖,想想就享受。 君山銀針是很有意思的茶, 叫了個類似白茶的名字長得像綠茶其實是黃茶,黃茶配臘梅可以的。 白茶是因為香味也很類似淡雅梅香,所以最推薦。 再就是茶性,白茶主要也是清熱解暑的與臘梅相互促進。 而黃茶略加炒作, 主要調理腸胃,消食化滯。 跟香一樣, 因人因時因地喝茶, 因人因時因地配香。 白茶茶性較綠茶平和,味道清淡。

9夏天還可做荷花香片。 首先你得找一叢荷塘, 簡單一點,大早上 去池邊選一朵略開的蓮,吹出蟲子,把茶葉灌入花苞,紮緊,傍晚就能取出來喝了。

10油燜大蝦香料主要成分是香葉、川貴、草果、高良、大茴、川穹、白寇、山奈、白芷、白椒、毛狗、黃梔、甘草、丁香。

11木樨香 檀1克。丁香0.5克。降香4克。安息香0.2克。木樨花5克。龍腦少許。 熏的。丁香如果合為線香的話,必須得和其他香料一起用蜜水和勻窨過,然後陰乾。重新打粉再用。降香,我都是制過得。 制降香法:降香用的黃花梨芯材。炮製嘛,事先說明,這個製法是用來和木樨香的,不能單燒。單燒有單燒的做法。具體做法:香削薄片,用茶水浸1日,陰乾。再以陳皮水化蜜拌濕,密封,大火蒸。焙乾。最後用好酒煮干。 降香削薄片,以普洱茶水高香一指浸一日,取陰乾。再以好棗數枚入酒蜜水與香同煮至干為度,陰乾打粉。檀香挫碎,以普洱茶水拌濕,窨3日,每每翻動令勻,取陰乾。又以酒蜜水拌濕,窨1日,入鍋以武火炒約10分鐘,文火炒20分鐘即可。 普洱我用熟的。用高度糧食酒化蜜。就是酒蜜水。酒與蜜的比例看個人喜好就好。 香韻是清揚,好像清晨的山上,帶露的百草中透著的桂花香。

12錦瑟年華 沉香1克,檀香0.3克,降香0.5克,安息香0.3克,藿香0.3克,綠檀0.1克,玫瑰花4克 研碎玫瑰花,混合香粉和粘合劑。和香泥。 香韻是甜香,帶玫瑰花香,有點脂粉味。 這個香,要的就是甜蜜花香中略帶一絲青澀。所以,才叫「錦瑟年華」。如果,不能接受那個澀,就不要再做了。 關鍵是那個澀是做得圓融還是突兀。 粘合劑用香槁葉。 楓香0.7玄參0.5檀香0.6炙乳香6.以碳粉染黑,煉蜜為丸,有幽蘭之香。

13安魂香 釋名:香之用早有安神助眠之功效。而一縷清香能入神竅,其安魂定魄之功用甚著。以安神之香品焚成撫魂之青煙,故名。 用香:沉香、安息香、乳香、白芷、小茴香、蜂蜜 製法:沉香洗凈,乘濕和安息香入臼中共搗成粗粒,加乳香再搗成細粉。白芷、小茴香以淡鹽水浸泡三小時取出,焙乾,研成細粉。將二種香粉混合再研成極細的粉。以模製成篆香,睡前焚用。如以此香粉合入適量蜂蜜,製成香丸(如綠豆大小),以煎香法用之,香氣出盡再以所余之其灰丸,於睡前以水沖服,亦可安神消食。

14沉香不拘多少銼碎取有香花若酴木犀橘花或橘葉亦可福建茉莉花之類帶露水摘花一盤以磁盒盛之紙蓋入甑蒸食頃取出去花留汁沉香日中曝乾如是者數次以沉香透爛為度或雲皆不若薔薇水浸之最妙

15「含香」之法,今人少知。大凡香泥含花,花皆當以龍麝熏過,則點水之時,花香凜冽,別有風味。 花要鮮花制的乾花,龍麝熏過後制干,花為心,香泥包裹,上爐熏

16檀香36G/沉香8G 乳香制過4G 冰片1G入麝少許更佳

17鵝梨帳中香 沉檀,梨 1.香粉填實。 2.蒸出後要放涼,然後削去肉很皮(只留少量的肉很香粉一起搗爛)。 3.搗爛後攤晾,再上鍋蒸乾(蒸乾,是以布單裹香泥,放瓦上蒸)。 4.蒸乾後日中曝至鬆散,成型。然後當風處陰乾。 這是我所了解的製法。 沉香末一兩,檀香末一錢,鵝梨十枚。右以鵝梨刻去瓤核,如瓮子狀,入香末,仍將梨頂簽蓋。蒸三溜,去梨皮,研和令勻,久窨,可爇。

18秦淮舊夢 沉香 1克,檀香1克,丁香0.1克,安息香0.2克,玫瑰花4克,細辛0.25克,蜂蜜1克 少步驟待補充。 還有個供佛的香方 ,天木香(崖柏芯材)2克,沉速香1克。 崖柏,沉香,2:1做線香就很好了

19懷古 制檀香2.5,桃花1.5,丁香1.0,新橙皮1.0,薄荷冰0.3,鐵腳鳳尾草(鐵背蕨)1.0,龍腦0.1。

20落葉 沉香18g、乳香2g、丁香7g、甲香5g、甘松1g、麝香少許、加之適量炭粉用一半煉蜜一半生蜜調和而成。 原料:沉香碎粉、丁香、甲香粉、綠乳香、木炭、甘松。 研磨。 香粉按4:1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直接與蜜混合,另一部分在做成丸子後滾於表面,用以防潮。煉蜜,再加入一些生蜜,用以調和香粉。 香粉和蜜混合均勻,搓成丸,把剩下的香粉與香丸混合,密封窖藏。 生聞涼而澀,如萬物凋零,往昔不再。 二、木樨香 取一小段降真,我用的是海南大葉,也可以用小葉、海黃或者番降。 鋸成小段再切成薄片或者細條。將切好的香材用豆腐漿煮,待水香去水,再加水,重複直到水無香,將香材取出晾乾 晾乾的香材再與茶葉共同煮大概兩小時,取出香材,晾乾 取新鮮桂花,先鋪一層在碗中,再鋪一層降真,再鋪一層桂花,依此類推 用保鮮膜將鋪好的桂花及降真封好,放入鍋中蒸兩小時,等溫度降下來後再打開保鮮膜,再取出香材陰乾,次日繼續用新的桂花如法炮製,我來回蒸了5次 最後將香粉磨成粉,配適量粘粉做成線香。 窖藏。 香韻:隨著降真的清幽,桂花的香氣瀰漫在房間中,在寒冷的冬季,也有一縷暖暖的花香

21香碳 首先挑選原材。 。用荔枝炭,烏金炭和竹炭。一定是完全天然的物理炭,現在很多香炭是用化學炭化的方法做的。 按傳統的做法,香道的用炭應該是合和炭,即也要有君臣佐使的思維。包括做炭的粘合劑也一定要經過煉製。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改變自然炭的特性,極大限度的,人為增加炭的燃燒時間和溫度等。達到滿足香道的要求。 然後加入純凈水打磨。然後讓水沉澱,再過濾。這個步驟是為了清除雜質,讓炭的品質更加純凈。 很多人認為只要是炭燃燒就一定會有酸臭味和刺鼻氣體,並將這種酸臭味稱之為炭味。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單質的碳燃燒後只會產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這兩種氣體都是無色無味的。碳粉要過100目篩子。 很多炭的純凈度不夠高,裡面都含有雜質硫,硫在燃燒中產生二氧化硫,也就是酸臭味。因此只要提高炭的純凈度,就可以極大的去除酸臭味。(燃燒後的灰殼是淡黃色就表示含硫量高) 有的香道炭中可以聞到刺激性的氣體,這是裡面添加了助燃劑,比如硝粉。硝粉是具有高致癌性的。

22辨別是否添加硝粉,主要看炭燃燒時灰殼的顏色。如果炭表層灰呈純白色,那就很有可能添加了硝粉,因為絕大多數天然炭燃燒時,灰殼都是帶青灰色或淡黃色的。如果炭灰純白,是很不正常的,正常的炭就是含硫的。只是多少的問題。 現在很多香道炭都不遵循自然,都是工業革命之後的產物,很多都是用化學炭化,而不是物理炭化,所以現在很多炭裡面硫含量很高,而且都要經過壓縮,不用噴槍根本點不燃。但是想想看,一千年前,我們祖先根本沒有機械,也沒有噴槍,那古人是怎麼玩空熏的。 因此,我建議香友,在不能嚴格把握炭的品質的時候,最好堅持自己做炭。 將磨碎的炭再反覆磨碎,沖洗,沉澱,過濾就是為了儘量去掉雜質,炭燃燒時會冒煙,就是裡面含有雜質。 所謂雜質,其實就是有機物。將炭渣過濾後,在裡面倒一點米醋,然後讓炭再發酵。一個星期後,用小蘇打粉加溫水沖洗,就可以得到很純凈的炭粉了。裡面的硫和有機物基本去除

23得高純度炭粉備用。 下一步,很困難的就是做天然粘合劑。因為炭能不能做到完全無味,香道炭可燃性好不好,需不需要再加助燃劑,手工炭使用時會不會碎等問題,除了炭本事,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粘合劑。粘合劑必須是天然的,粉劑不如水劑,水劑不如膏劑。 現在很多天然的線香,大多使用榆皮粉,楠皮粉,水麻皮粉等做粘合劑,市場上好一點的線香,可以把粘合劑比例控制在百分之二十。這已經很不錯了。 還有的人用白芨水,小糯米水等做粘合劑,這是屬於水劑,水劑的粘性和細膩程度其實都優於粉劑,而且水劑粘合劑燃燒時,產生的煙氣要比榆皮,楠皮少很多,氣味也小很多。只要煉製得當,就是非常好的粘合劑。用水劑,可以把粘合劑比例,控制在百分之十左右。 而古法制香,制炭中,還會用到膏劑,比如練蜜,鰉膠等。膏劑除了有很好的粘合性和穩定性外,還有其他粘合劑所不具備的延展性,只要方法得當,可以把粘合劑的比例降低到百分之十以下。 我的膏劑的製作過程,首先將原材料打汁,然後用細布過濾,原材料有蘆薈韌皮,白芨,水麻皮,少量小糯米水等。(小糯米水:圓圓的那種糯米煮水) 然後用篩子過濾,沉澱,再發酵。去掉原汁的生味氣。

24兩個星期後將發酵好的原汁上爐熬煮成漿狀,上面會出現結垢的雜質物,這是蛋白質和酵素等有機物變性的結果,就類似於雞蛋清煮熟凝固一樣。最後得到的成品晶瑩剔透,呈油膏狀,在溫熱的時候可以用於合香,制炭。 這樣做雖然很麻煩,但是好處也非常明顯,第一就是絕度沒有煙氣,第二是進一步提高了炭的純度,第三是不會有任何有機物燃燒後的異味。 熬煮的目的,就是要讓它結垢,然後去掉污垢。 每次都要現做。或者放冰箱,也不會保存太久。因為變乾了就會發硬 然後開始和炭粉。那麼百分之十以下的粘合劑要怎麼和勻呢?碳粉加粘合劑,再加一些水,然後反覆捶打揉捏就可以了。 調炭膏。一直到非常細膩。如果太干就適當加一點水

25檀悅 制老山檀15。母丁香0.3。陳皮0.8。琥珀0.5。冰片0.5。安息香1。帳中香粉0.8。印尼沉香2。制崖柏1.5。芸珠0.5。降真2.5 制崖柏用蜜茶水蒸 煮的話容易流失油份,所以加了蜂蜜綠茶水蒸,最後的汁也可以合香用 原來松油味大,制過醇和了 作細線的話,粘粉質量要好,醒泥的時間要長

26紫霞七寶娘娘香 君 板藍根 臣:薄荷 佩蘭 輔:紅花(草紅花) 肉桂 佐:橘子皮(陳皮)藿香 白芷 比例大概是3:1:1:0.5:1:2:1:0.5 具體可調整) 鮮板藍根蒸3分鐘左右,曬乾磨粉 干薄荷莖磨粉,水飛,消減涼性 紅花磨粉 肉桂磨粉 橘子皮磨粉 水飛 目的是驅除酸味 (此處的水飛: 用紗布包上粉,在水裡搓洗,直到紗布中只剩渣子。靜置,倒掉上面的清水和漂浮的殘殼,把沉澱物曬乾磨粉)就 是加水研磨,取懸濁液澄清,得極細末。 藿香和白芷一起煮3分鐘,撈出曬乾磨粉 製作過程順序不可以亂,要掐時間 首先加入板藍根,陳皮,藿香,肉桂粉,粘粉。加入水揉成光滑團靜置8分鐘 其次把薄荷,佩蘭,紅花,粘粉加天河水(露水)揉團。靜置8分鐘 最後把白芷,藿香一起加粘粉揉團靜置10分鐘 混合成大團 靜置5分鐘 草本植物如一些藥材,乾花做和合香都有些煙火味,我找方法找了好久,製作時加一點點碳酸鈉(食用鹼)會好一點 草本類不適合密閉焚燒,適合薰。木本類比較適合燒,當然,線香越細煙越小 兩次的藿香對半分 量水飛後的量,板藍根乾的應該也可以,我一直用鮮的。比例在第一頁有寫。粘粉用白榆皮 板藍,

27陶的燒制溫度不高,先在地上挖個大坑壘上磚再把柴添在磚外面。裡面添上杯子和柴灰,上面蓋上土,涼了就添點柴,大概燒一天就好了。 就是燒碎率極高,需多做幾個 河泥陶罐窖香 做藥香和料、醒料、入窖都要用得到老北京的泥盆。最正宗的泥盆要用河泥做,比如蛐蛐罐用的是河泥的浮灰,做香用的是頭層泥,鏟子平著下去鏟的第一鏟。 泥盆」又被稱作「瓦盆」,泥和瓦的區別就在於有沒有過過火,但時下人們常常統論為「泥瓦盆」。    泛論「泥盆」的製作過程如下:   取土:將採掘來的河泥放置在一個絹制的袋子中過濾,濾出的極為細緻的泥土就是原料:澄(漿)泥。故泥盆又稱「澄(漿)泥盆」(古法是將一種特製的雙層絹袋弔掛於河中,河水中裹帶的泥沙流入絹袋中,經第一層絹袋過濾後,沉入第二層絹袋的細泥即是澄泥。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完全遵循古法已無可能)。   揉泥:土取好後加水,均勻跺踏、翻攪,最後在陰涼通風處放置一段時間,充分讓水、泥相和。   制坯:在平輪上,手推腳踏均勻旋轉,將揉好的泥放在中間,壓、拉、抻、拽製作出盆胎。   雕刻:刻劃所要描繪的吉祥圖案、紋飾。   砂磨:對雕琢好圖案進行細節修飾。   晾曬:將處理好的盆胎,

28轉存臨界點 計算臨界轉存期通行公式: 360天*所選存期*(新利率-原利率)/(新利率-活期利率)=轉存臨界點 若存入天數已大於轉存臨界點,則不要進行轉存,若小於轉存臨界點,則可以進行轉存。 以一年期為例,360*(4.14-3.87)/(4.14-0.72)=29天   意味著存這筆錢不超過29天則划算,越早轉存越好 以上。

29小四合 味道和四合香相似,因為配方廉價又稱窮四和。主要配方是梨滓,甘蔗渣,橙皮,荔枝殼,還可以加入松球,楓球。 荔枝殼、松子殼、梨皮、甘蔗柤。右各等分,為細末,梨汁和,丸小雞頭大,捻作餅子,或搓如粗燈草大,陰乾,燒,妙。加降真屑、檀末同碾,尤佳 小四合(補)重量單位為克:梨皮10,甘蔗渣5,荔枝殼5,橙皮5,降真香5,檀香5,沉香2,乳香2; 小四合(花)重量單位為克:梨皮10,甘蔗渣5,荔枝殼5,橙皮5,玫瑰花5,茉莉花5,沉香2,丁香2;

30趁桂花才開放三四分的時候,將花摘下,用熟蜜拌潤,密封在瓷罐中,深埋入地下,進行一個月的「害香」,便得到一款精緻簡約的香品。焚香之時,把一朵朵害過的桂花放在香爐中的銀隔火板上,隨著炭火悄熏,桂花一邊吐香一邊慢慢打開,待到花朵完全開放,也就是其花香散盡之時。

31柏子香 從樹上摘下柏樹子,用沸水焯一下,浸在酒中,密封七天,再取出,放在陰涼處慢慢晾乾 搗爛橘葉,與舊竹篾片一起密封在小罐當中,在火上長時間熱蒸,然後把熏人橘葉氣息的竹片當做香料,在香爐中慢炷,「其香清,若春時曉行山徑,所謂草木真天香」。

32古人說法與今人不同,古方記載的焚,熏,燒均不同,焚為隔火,火在下不觸及香材;燒是點燃,包括篆香;熏為衣物先置熱湯之上,再以香熏之,經久不散。 熱也是燒。

33《瘡瘍大全》 紫草油 臨床治療燒燙傷的常備外用藥 處方:紫草、當歸、地榆、黃芩、黃柏、甘草、白芷、冰片等多味藥,以麻油加熱提取。然而只用單味紫草泡麻油同樣有效(紫草和麻油比例是1:3),共有三種製作方法: 1、泡製法 用菜籽油或麻油(也可用初榨橄欖油哦)放入適量紫草,泡製兩周以上 這個方法的缺點是:用時最長 優點是:紫草的藥物成分損失最少。 2、蒸製法 用菜籽油或香油(即麻油),浸泡適量紫草1小時以上,然後上蒸鍋蒸30分鐘到一個小時,蒸的時候防止水汽進入油中,裝油的容器要蓋蓋。 這個方法用時較短,紫草的藥物成分損失較少。 3、煎製法 用菜籽油或者香油燒開,抓紫草放進去,然後晾涼。 優點是:用時最短 缺點是:紫草的藥物成分損失最大。 用法:用乾淨棉簽沾油直接塗患處,或用無菌紗布浸漬後敷於創面,每2天換藥1次,有感染者清除分泌物後上藥。外用,塗敷患處,每日1次或多次。 功效:涼血解毒,化腐生肌。主治水火燙傷、凍瘡潰爛、久不收口等症。 預防及治療寶寶尿布疹、皮膚潰爛、濕疹 、涼血、活血,解毒透疹。 用於血熱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瘡瘍,水火燙傷。

34治褥瘡 用狗骨頭燒成炭,粉碎成灰,先把傷口處理乾淨消炎好,就把骨頭粉放在傷口用紗布包好,藥粉掉了又加包好,兩天這樣濃水就乾了,放藥後不用洗傷口,讓它自然脫落,而且很快癒合。 又或 (二)神效生肌散 神效生肌散是治療瘡毒潰後,久不收口,下肢潰瘍,褥瘡的一首外用秘方。 秘方:烏賊骨30g、五倍子15g、血竭10g、生大黃30g、白芨15g。 臨床將上藥共細末,將藥粉直接撒在創口處,可有生肌收口之效。此外,對於外傷流血不止,摻此藥粉也可達到立時止血之效。 3. 白芨粉加黃芪粉等份溫開水調後敷在褥瘡周圍,治褥瘡特效

35一,清妙香:海南殼子沉香500克,檀香200克,甘松10克,丁香5克,松香10克 二,丹雲香:越南殼子沉香500克,越南紅土100克,琥珀15克。加適量粘粉,製成線香放置三個月後取用。

36肉桂熱可可 ○在平底鍋中加熱牛奶,直到牛奶冒蒸汽,不需要煮沸,然後從火上移開。將肉桂棒碾碎,放入溫奶中,蓋上蓋子,浸泡15分鐘左右。 ○將香草豆放入砂糖中碾碎,製造香草砂糖。 ○浸泡完成後,從牛奶中取出肉桂棒,然後將可可粉與香草砂糖放入溫牛奶中,小火加熱,不停攪拌,至糖與可可粉完全溶解。 ○可可加熱的同時,將糖粉與香草精放入奶油中,並攪打。 ○最後在做好的熱可可上加入攪打好的奶油,再撒上肉桂粉即可,或加入一大球香草冰淇淋。

37臘腸 將豬肉切成片狀,用溫水沖洗三遍。調味時除了鹽和糖,別的配料能少就少,怕用不好會傷其他味道,但燒酒的分量一定要夠。一秤肉,二兩六鹽,二兩三冰糖或者二兩五白糖,純高粱酒要加足三到四兩。之後半個多月的晾曬,就靠著燒酒的勁頭咬血水,一直到香腸聞起來沒有酒味,就差不多可以上桌了。

38銀鐵之物若遇溫度過高,則不能再起隔火之效。「不及京師燒破砂鍋底,用以磨片,厚半分,隔火焚香絕妙。」 3尺=30寸=100厘米 3寸=10厘米 1寸=10分 所以 半分=0.05寸=1/6厘米≈0.167厘米

39郎台是松上青苔,就是艾納。 唵叭香,也叫黑香,是植物種子油熬制的。一般認為是杜英樹子油熬制,但方法不詳。

40薑糖茶:生薑3片,紅糖適量。上2味以開水沖泡。每日1~2劑,不拘時溫服。此藥茶可發汗解表,溫中和胃。適用於風寒感冒,惡寒發熱,頭痛,咳嗽,無汗,或伴噁心,嘔吐,腹脹,胃痛等症。 蔥頭薑片茶:蔥頭10g,生薑3g,紅糖適量。將蔥頭、生薑洗凈切片,與糖同放入砂鍋,加水適量,煎沸10分鐘,取汁趁熱飲用。飲後宜蓋被取微汗。此藥茶可發汗解表,適用於外感風寒,頭痛,畏寒,鼻塞流清涕等症。 三花茶:金銀花15g,菊花10g,茉莉花3g。將金銀花、菊花、茉莉花放入茶杯中,用沸水沖泡,燜泡10~15分鐘即可。代茶飲用。此藥茶可清熱解毒,適用於防治熱毒所致的風熱感冒,見咽喉腫痛等。此茶除用於治療外,平素「火氣」盛者,常服有清熱降火的作用。 五神茶:茶葉6克,荊芥、防風、蘇葉、生薑各10克。加水適量,用文火煎煮15分鐘,然後放入紅糖30克溶化飲服,每天兩次。具有發散風寒、驅風止痛的作用。適用於風寒感冒,見惡寒、身痛、無汗等症狀。 芪術粥:生黃芪15克,炒白朮、防風各10克,茶葉末5克。將中藥3味水煎2次,每次沸後20分鐘,合併濾液1000毫升,加入茶葉末泡茶飲,每天1次。具有益氣、固表、止汗的作用。

41艾蒳香   《廣志》云:「出西國,似細艾。」又云:「松樹皮綠衣,亦名艾蒳,可以合諸香燒之,能聚其煙,青白不散。」《本草拾遺》曰:「味溫無毒,主惡氣,殺蛀蟲,主腹冷、泄痢。」【麟按:《八閩通志·福州府·木之屬》:「松有五鬣者,有三鬣者。花上黃粉名松黃,人多取以為餅,或作湯點之甚佳。其節為松明,其脂為白膠。皮上綠蘚衣名艾蒳香,用和諸香燒之,其煙不散。」《證類本草》卷九「艾香」條:「味甘,溫,無毒。去惡氣,殺蟲,主腹冷泄痢。《廣志》曰∶出西國,似細艾。又有松樹皮綠衣,亦名艾納。可以和合諸香,燒之能聚其煙,青白不散,而與此不同也。」○宋張炎《浣溪沙》詞:「艾蒳香消火未殘。便能晴去不多寒。」】 綠色的是艾納,長白色包包的是松納 雨後第二天去采,晴天采的是乾的,沒有苔蘚或者真菌的活力,沒香味一股土腥味。 加入荷葉的筋絡也能對香的煙氣產生變化

42傳統香不僅在香料配伍方面十分考究,而且對於香料的炮製也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性味反失」,炮製得當與否,直接影響著香的質量。香料的炮製與中藥的炮製有相似之處,但又有很多差別。同一種香料,用在不同的香里,炮製方法常常也不一樣。從總體上說,炮製香材的目的,一是去其雜質,便於使用,二是導順治逆,理其藥性。恰當的炮製可以加強香材的藥性,使其功效充分發揮出來,並消除可能具有的毒副作用;此外還可以根據配伍的要求,使用特定的炮製方法使香材的藥性發生改變。 )  具體的炮製方法很多 修制:一是使香材純凈,二是做切制、粉碎處理,即採用揀、摘、揉、刮、篩、涼以及切、搗、碾、鎊、挫等方法,除去雜質、多餘的水分、變質的部分及其它非藥用成分,並使其大小規格滿足要求。如,龍涎香需要清除其中的砂石,沉香則要清除泥土等。 蒸:即利用水蒸氣或隔水加熱香材;可清蒸,也可加入輔料;蒸的火候、次數視要求而定。此法既可使香材由生變熟,也可調理藥性、分離香材。如篤耨香黑白間雜者,必須分離單用,其法為,以瓷器盛香入籠中蒸,沸後約半小時則白浮於上黑沉於下,分而用之即可。    煮:用清水或加料浸煮,主要目的

43靈犀香 藿香一兩半,零陵香一兩半,雞舌香八錢,甘松三錢。煉蜜為丸。 靈犀香 零陵香一兩半~霍香一兩半~甘松.雞舌香各八錢~

44百合至寶香 沉香 降真,檀香,藿香,零陵各一兩,安息香四分半,蘇合油一分半,丁香一分,甲香一分搗制 這個方子蘇合一分半都有點多了,藥味明顯了,所以應該再減量。 經典名香百和至寶香是一款在歷史上影響久遠的經典名香,取唐代宮廷配方。該香以其渾厚的香韻為歷代修煉家所推崇。經制香專家、修煉家在原方基礎上,潛心研製,以純天然香料精工炮製,擇日擇時傳統工藝和合成香窖藏而成。 百和至寶香香品高雅,韻長持久,有心安體暢之感,清升濁降之效。通過口鼻及周身毫毛孔竅之呼吸,中草藥有效成分進入體內,隨氣血流通,循經絡運化,安和五臟六腑,開慧養命,對修煉之人可助其打坐入靜,通經開竅,如意貫通。該香還可在賓館、酒店、商場、醫院、候車室、車廂內等公共場所及居室燃用,以凈化空氣,消除異味,且留香持久。 百和至寶香的主要原料有檀香、丁香、降真、沉香、零陵香、安息香、蘇和油等。 應該還會有乳香冰片。

45薰香方 蜀王熏御衣香-沉香1 棧香1 白檀1 丁香1 甲香3 麝香1 唐化度寺牙香-沉香1.5 蘇合香1 龍腦0.5 白檀5 甲香1 麝香0.5 雍文徹牙香-沉香1 棧香1 黃熟香1 龍腦0.5 白檀1 延安郡主牙香-乳香0.2 白檀0.2 甘松4 麝香0.2 玄參8 供佛濕香-棧香1 乳香0.5 白檀2 丁香1 甘松0.5 藿香1 零陵香1 硝石0.01 白芷1 甜參1 牙香-沉香0.5 青桂香0.5 乳香0.5 龍腦0.5 白檀0.5 甲香0.5 麝香0.5 降香0.5 沉香5 棧香5 黃熟香5 乳香0.5 龍腦0.03 白檀3 丁香3 甘松3 藿香3 零陵香3 甲香3 麝香3 硝石0.03 沉香4 生結香4 白檀5 丁香0.02 甘松4 藿香4 零陵香4 茅香4 甲香0.02 麝香0.03 棧香3 生結香3 丁香1 甘松3 藿香1 零陵香3 甲香1 麝香0.1 乳香0.5 龍腦0.5 白檀3 甘松2 麝香0.5 玄參3 沉香3 生結香4 龍腦0.5 白檀8 甲香1 麝香0.5 沉香0.5 棧香2.5 乳香0.5 聯繫0.1 白檀0.5 甘松0.5 藿香0.01 茅香2 甲香0.

46神仙合香: 玄蔘十兩,甘松十兩,麝香少許。 前兩者打粉,煉蜜成丸,窖藏數月。用時加麝香少許,焚之。

47未名香 此方出自道家 青木香 白芷 沉香 白檀香 甘松比例為1比1

48古代有重量(銖,兩,分,錢,斤等),度量(尺,寸等)及容量(斗,升,合等)等多種計量方法,用來量取不同的藥物. 由於古今度量衡制的變遷,後世多以重量為計量固體藥物的方法.明清以來,普遍採用16進位制,即1斤=16兩=160錢.現在中國對中藥生藥計量採用公制,即1kg=1000g.為了處方和配藥特別是古方的配用需要進行換算時的方便,按規定以如下的近似值進行換算. 一兩(16進位制)=30g 一錢=3g 一分=0.3g 一厘=0.03g 1斗相當於現在2000毫升,1合相當於現在20毫升。 1 升 = 10 合 = 200 毫升,1 合 = 20 毫升 中國中藥劑量的表示方法:對於每一味中藥過去一般用兩(一斤等於16兩)、錢(一兩等於10錢)、分(一錢等於10分)表示。現在全國規定統一用克表示,即,過去的一錢大約等於現在的3.125克。現在就用一錢等於3.125克的標準換算過去中藥方劑的劑量。 中醫藥特殊計量 古代醫藥著作中還使用一些特殊或模糊的「量」名,現擇要列舉如次: (1) 方寸匕 古代盛藥量器,猶今之藥匙。《政和證類本草•序例上》:「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

49韓魏公濃梅香: 黑角沉半兩 丁香一分 鬱金半分(麥麩炒令赤色) 臘茶末一錢 麝香一字 定粉一米粒(即韶粉是) 白蜜一盞。 右各為末,麝先細研,取臘茶之半湯點澄清調麝,次入沉香,次入丁香,次入鬱金,次入余茶及定粉共研細,乃入蜜使稀稠得宜,收沙瓶器中,窨月余,取燒久則益佳,燒時以雲母石或銀葉襯之。 換算成通俗的公克劑量(以一錢約3.69公克計算),主要香藥計量如下: 沉香半兩,約18.45公克 麝香一字約0.4公克 丁香一分約0.37公克 鬱金半分約0.185克 鬱金為姜科植物薑黃塊莖部份,具香味,古代可入酒製成香藥酒。 臘茶即指陳年舊茶,茶汁主要為湯點澄清調麝香之用。 定粉一米粒,古廣東韶州所產,也稱韶粉,色白細膩,用於調和諸香。 白蜜一盞,蜜為百花之液,煉蜜搜合令勻為丸或為餅,是合香的賦形劑,諸香因蜜調和而成形。 由於魏公香主要為摹擬梅花幽香,依據【君臣佐使】的香藥配伍概念,黑角沉為主香,丁香為輔臣;佐香部分,有四味:臘茶、鬱金、定粉、麝香;蜜為使。其中麝香珍貴,且單味時腥臊濃烈,然而合香時用做香引,卻能與沉香、丁香相合而轉成花香清幽之氣,加上蜜氣甜膩,梅花暗香隱然欲出。

50靈信香方: 此靈信香者能除妖怪邪廣退病患躲刀兵劫急速焚香即有天神鑒降護身免厄也、如有天旱燒此信香三日甫下降、如有猛獸侵害人用口嚼爛、望天門噀之一切天將善神俯搸其身、自然不敢來也。木香:白檀香:降真香:荼陵香:以上各一錢:玄參、香附子、甘松、藁本各八錢:以上各為細末、煉蜜為丸、用甲子日攢、丙子日為末、戊子日入室合成一塊。咒、祝願。庚子日為丸陰乾、壬子日入葫蘆內盛之、又用甲子日卯時望乾方〈西北〉焚燒一丸秘咒:如有人要麼求害命用口嚼望天門噀之、依法禳之、念咒三遍即解。 咒文:一言成兵、二言成山、有阻我者、急捉此還、吼風大將、渾海大將、火光大將、有近者折其腳、騎馬倒哉而死、急急如律令奉勅。 全文見萬法歸宗二卷

51信美香方:此香名信美香又名護身香又名三神香、此方乃華山道士燕濟子、漢明帝時人也、將此方書於石壁之上、名傅不櫃焚燒此香、開天門、閉地戶並壽延年、通靈達聖、適遠蟲獸、避刀兵之災難、除鬼怪之邪魔、和合買賣、解脫殺害之冤家、消除疾厄苦腦之難、賠 隨身帶之臨陣刀箭不能傷害、若天降諸蟲傷苗稼、走獸害人、急焚此香、並皆出境去之。如多時不降、集眾焚此香三日內其神必降。今據香樂於後。 沉香、白檀香、降真香、廣木香、乳香、以上各二錢:藿香四錢、苓陵香八錢、香白芷八錢、玄參二錢、甘松一兩、藁本八錢、香附子八錢、大黃一兩。以上十三味、為未煉密為丸、如指尖大或作餅子陰乾、遇厄難在無人處嚼碎望虛空噴之、諸神降臨護一切厄難即時消除。 法用:甲子日修合攅藥、丙子日搗藥細羅、戊子日煉密和香作一塊、在聖前頓放、庚子日為丸。此香須稱自己姓名丸之、陰乾至壬子日盛入葫蘆內、合香時忌婦女、雞犬見之、誠心信禮、君子要戒、

52又一信香方也叫〔三神香方〕: 沉香、乳香、丁香、白檀香、香附子、霍香各二錢:甘松二錢、遠志一錢、藁本三錢、白芷三錢、玄參二錢、零陵香、大黃、降真香、茅香、白芨、柏香、川芎、三奈各二錢五分 以上二個信香方上一方十三味香、又加有六味:同樣也叫信香方、又叫三神香:同樣的製法:為什麼又多六種香料??????? ?。所以香友們對香文化不要執昨。心中無念天地寬:無量、無量、真無量。

53一、醍醐香 乳香、沉香,各取8克,檀香50克。 研成粉末,加入少許麝香,用煉蜜調和成劑,製成香餅焚燒使用。 二、瑞和香 金沙降、檀香、丁香、茅香、零陵香、乳香,各取30克;藿香6克。 研成粉末,用煉蜜調和成劑,製成香餅焚燒使用。 三、寶爐香 丁香皮、甘草、藿香、樟腦,各取3克,香芷15克,乳香6克。 研成粉末,加入少許麝香,用白芨水調和成劑,製成香餅焚燒使用。 四、龍涎香 沉香15克;檀香、安息香、蘇合香,各取7.5克。 研成粉末,加入白芨末,用煉蜜調和成劑,製成香餅焚燒使用。 五、翠屏香 此香適宜在花館,翠屏之內焚用。 沉香7.5克,檀香15克,略略炒制過的速香(黃熟香)及蘇合香22.5克. 研成粉末,用煉蜜調和成劑,,製成香餅焚燒使用。 六、蝴蝶香 春天在花園中焚熏此香,會招引蝴蝶飛來。(傳說啊) 檀香、甘松、玄參、大黃(用酒侵過)、金沙降、乳香、各30克,蒼朮7克,丁香9克。 研成粉末,用煉蜜調和成劑,製成香餅焚燒使用。 七、金絲香 茅香30克,金沙降、檀香、甘松、白芷,各取3克。 研成粉末,用煉蜜調和成劑,製成香餅焚燒使用。 八、代梅香 沉香、藿香各4.5克,丁香9克,樟腦0

54隔火薰香的方法 宋代之後,「隔火薰香」而不是直接「燒香」的方法就廣為流行了,並深得文人雅士的青睞。雖然「熏」香不如「燒」香來得簡單,但其香氣更為醇和宜人,而且也能增添更多情趣,所以很多人也一直樂此不疲。 在此做個介紹,有興趣的香友可以參考嘗試一下。 1.燒炭 點燃木炭(炭塊或炭球),待其燒透,沒有明火併變至紅色;這樣品香時就沒有炭味的干擾了。如果方便,還可以準備一個金屬的網狀器具,把木炭放在網上會燃燒得更均勻。 1.製備香品 熏燒的香應選擇天然香料製作的優質香品,可以是合香,也可以是原態香材。 其體積不宜過大,應將香品分割為薄片、小塊、粉末等形狀。 2.香灰的置備 在香爐內放入充足的香灰,先(用香鏟)使香灰均勻、疏鬆,再將表面輕輕撫平,然後用香匙於爐灰中心慢慢開出一個較深的空洞作為炭孔。   3.入炭 (用香筷)將燒透的炭夾入炭孔中,再用香灰蓋上,抺平。香灰表面可以是平整的,也可以隆起成山形。用細棒(香棒)在香灰中「扎」出一個氣孔,通達木炭,以利於木炭的燃燒(或者不讓木炭完全埋入香灰,而是微微露出)。 可以藉助香灰控制木炭的燃燒速度。木炭埋入香灰的程度視香品的特點而定,需要

55《玉華香方》 沉香四兩 速香黑色者四兩 檀香四兩 乳香二兩 木香一兩 丁香一兩 郎台六錢 奄叭香三兩 麝香三錢 冰片三錢 廣排草三兩, 以交趾出產的為妙蘇合油五兩 大黃五錢 官桂五錢 黃煙即金顏香,二兩廣陵香一兩用葉, 把上列香料研為粉末,加進合油調和均勻,再加煉好的蜜拌和成濕泥狀,最後裝進瓷瓶,用錫蓋加蠟密封瓶口,燒用時一次取二分。 《聚仙香》 黃檀香一斤 排草十二兩沉 速香各六兩 丁香四兩 乳香四兩,另外研末郎台三兩 黃煙六兩,另外研末合油八兩 麝香二兩 橄欖一斤 白芨面十二兩蜜一斤 以上成分研成細末作香骨,先和上竹心子,作為香的第一層,趁料濕又滾一層藥。 檀香二斤 排草八兩沉、速香各半斤 將以上三料研為末,滾成第二層,於是製成了香,用紗篩後將濕香晾乾。 京城自製香,每一萬枝香,工價二錢。一萬根竹棍,價一錢二分。香袋紫龍力紙,每一百張.價五錢。 沉速香方 沉速香五斤檀香一斤黃煙四兩乳香二兩奄叭香三兩麝香五線合油六兩白芨面八兩蜜一斤八兩和成滾棍即製成。 《黃香餅方》   沉速香六兩 檀香三兩 丁香一兩 木香一兩 黃煙二兩 乳香一兩 郎台一兩 奄叭三兩 蘇合油二兩

56上香方法 將香點燃後,用兩手的中指和食指夾著香杆,大姆指頂著香的尾部,安置胸前,香頭平對佛菩薩像,再舉香齊眉,之後,手勢回到胸前,開始用左手分插。插香的方式及觀想也有不同。 第一種方法是:第一香插中央,默念「供養十方三世三寶」。第二香插右邊,默念「供養歷生父母師長」。第三香插左邊,默念「供養十方法界一切眾生和我某某的冤債障類」   第二種方法是先右,念「誓斷一切惡」。次左,念「誓修一切善」。後中,念「誓度一切眾生」。第三種方法最簡單,程序和第一種完全一樣,只是念的是「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總括又簡單。插完香後合掌,心念「願此香華雲,直達三寶所,懇求大慈悲施與眾生樂」,即告禮成。如果上的是環香,就要以點燃處向佛,兩手如持長香的方式一樣,舉香時,心中默念如前即可。要是上檀香(檀木劈成小枝)時,要用雙手大指及食指拿著香的兩頭,中指、無名指、小指都張開伸直,高舉齊眉,然後插入香爐,第一根用左手拈起右手插,第二支右手拈起左手插,第三支和第一支同,觀想默念的方法都和上長香時一樣。

5762樓 香具 香具是使用香品時所需要的一些器皿用具,也稱為香器(嚴格說來,制香時使用的工具稱為「香器」,用香時的工具稱為「香具」)。除了最常見的香爐之外,還有手爐、香斗、香筒(即香籠)、臥爐、薰球(即香球)、香插、香盤、香盒、 香夾、香箸、香鏟、香匙、香囊等。造型豐富的香具,既是為了便於使用不同類型的香品,同時也是一些美觀的飾物 【香爐】 香爐是最常見的香具,其外形各式各樣,如博山爐、筒式爐、蓮花爐、鼎式爐等等。材質多為陶瓷或銅、鋁等金屬,也有石、木等材料。明清以來流行銅爐,銅爐不懼熱,而且造型富於變化。其他材質的香爐,常在爐底放置石英等隔熱砂,以免爐壁過熱而炸裂。 【手爐】 手爐是可握在手中或隨身提帶(帶有提梁)的小熏爐,用於取暖,也可薰香。多為圓形、方形、六角形、花瓣形等;表面鏤空,雕琢成花格、吉祥圖案、山水人物等各式紋樣;材質多為黃銅或白銅。 【香斗】 香斗,又稱長柄手爐,是帶有長長的握柄的小香爐,多用於供佛。柄頭常雕飾蓮花或瑞獸,常薰燒香粉或香丸。唐代即已流行。 【香筒】 香筒是豎直熏燒線香的香具,又稱「香籠」(以區別於插香用的小筒)。造型多為長而直的圓筒

58肥皂:加了白檀,邁索爾精油,荷荷巴油,葡萄籽油,甜杏仁油。 檀香能放鬆神經,給人平和、安詳之感,被佛家視為珍品。 然而,檀香本身味道較沖,國人不太習慣,但它的優點是能將其他香料的味道帶入更高境界。 常與檀香配合的有陳皮、甘草、菖蒲、艾葉等,這些都是極便宜的材料,卻因此登上大雅之堂,所以檀香逐步取代了澤蘭的地位,被稱為「香料之王」。

59香灰 將細葉杉木木枝燒製成灰,用一二塊炭火養著,過一夜後,篩過,裝入爐中。 每年秋天,採摘松須,曬乾,燒製成灰,用來養香餅。 將未化的石灰捶碎,篩過,放入鍋中炒至紅色,放涼之後,再研磨過篩,重複幾次,製成養爐灰。香灰潔白可愛,日日夜夜,常用一塊炭火養著。仍需用蓋子蓋好,沾上塵埃,就會變黑。 礦灰六分,爐灰四分,調和均勻,用大火養灰,焚燃炷香。 莆燒灰,裝入爐中,其色如雪。 紙石灰,杉木灰各取相等分量,用米湯調和,燒過後使用。 頭青、朱紅、黒煤、土黃,各取相等分量,混雜在紙內,裝入爐中,名叫錦灰。 將紙灰炒制通紅,篩過,或將稻稈燒製成灰,皆可用作香灰。 干松花燒製成灰,裝入香爐,最為潔凈。 茄灰也能藏火,使火經久不息。 蜀葵乾枯時,燒製成香灰,效果最妙。 爐灰鬆散則能養火,爐灰緊實則會退火。如今只用千餘張紙燒成灰,最妙,能使爐中之火晝夜不熄。 香灰,每月更換一次最佳,不需要其他的東西。

601、玉容丸 鉛粉90克,白及、白蘞各15克,干胭脂15克,雞子清適量。以上前四種藥,共研細末,用雞子清調和為丸,如棗或雞子大均可。用以洗面,可以美化面容,使人細膩紅潤,兼去面部色素沉著,並可遮掩面部缺陷。 2、白面方 牡蠣90克(燒為粉),土瓜根30克,白蜜適量。先將牡蠣、土瓜根研為細末,然後用蜜調和。每晚用以塗面,早晨用溫水洗去。此方可以使皮膚白皙。 3、千金塗手面方 豬蹄2具,白粱米500克,白茯苓、商陸各150克,白芷、藁本60克,玉竹30克,桃仁250克,甘松、零陵香30克。先將豬蹄、白粱米用水煎煮,直至豬蹄熟爛,取汁1500毫升,然後加入白茯苓末、商陸末、白芷末、藁本末、玉竹末、桃仁泥,繼續再煎,等汁減至一半時,過濾去渣,再兌入甘松、零陵香末,攪拌均勻,用瓷瓶貯備用。每晚用以塗手面,第二天早晨洗去。能去手面皺紋,兼治面部色斑,使皮膚白潤光澤。 4、利汗紅粉方 滑石500克(水飛過),紫粉9克,輕粉15克,麝香少許。以上藥物,共研極細末,以其粉如肉色為度。用以敷面,可以美化面容,使皮膚白潤細膩。 5、添容丸 輕粉、黃芩、白芷、白附子、防風各3克。各為細末,蜜調為丸。每次洗面之

61天氣漸熱,荔枝開始上市,吃荔枝之餘,發現原來荔枝殼也是一味合香好料,不免問度娘要些資料,與諸位分享: 實際上,在宋代的制香業中,荔枝殼是用於「合香」,也就是生產復合香調的製品,《陳氏香譜》中就明確記載:「取其殼合香,甚清馥。」各種香譜也具體記錄著用這種果殼與各種珍貴香料一起合成香品的配方與工藝。 不過,最引人興趣的是蘇東坡的一則《香說》:溫成皇后閣中香,用松子膜、荔枝皮、苦練(楝)花之類;沉、檀、龍、麝皆不用。或以此香遺余,雖誠有思致,然終不如嬰香之酷烈。貴人口厭芻豢,則嗜筍蔽,鼻厭龍麝,故奇此香,皆非其正。 溫成皇后即仁宗朝的張貴妃,這位美女看來確實很有些出人意外的聰慧,所以能在生前那般的得天子寵愛。對於宋代的有教養階級來說簡直就像吃飯喝水一樣普通而重要的薰香事項,到了她那裡,也能整得與眾不同。當時為宋人所瘋狂消費的沉香、檀香、龍腦、麝香之類,她都避而不用,卻採用以荔枝殼、松子膜、苦楝花等等樸素材料製成的香品。 溫成皇后所用香品的具體內容,可以由文獻中大致得其仿佛,如明人周嘉胄《香乘》記有「脫俗香」:香附子(半兩,蜜浸三日,慢焙乾)、橙皮(一兩,焙乾)、零陵香(半兩,酒浸一宿,慢

62崖柏70% 澳檀15% 沉香3% 其它都在2%以下,冰片最少,0.5克 丁香2白膠香1.5肉桂0.3沉香5降真1檀香2.8冰片0.5別的去掉不用 五五冰片合廣木,甘松十分易相處。綠檀六十是為君,二十沉香不辜負。 綠檀30g 沉香10g 甘松5g 廣木香2.5g,冰片2.5g。 即 綠檀60% 沉香20% 甘松10% 廣木香5%,冰片5%

63清遠香 零陵香、藿香、甘松、茴香、沉香、檀香、丁香各等分。然後煉蜜為丸。 等待陰乾後窖藏。加入少許的龍腦香和麝香更好。

64瑞和香 降真香3克,檀香3克,丁香3克,茅香3克,零陵香3克,乳香3克。藿香0.6克。 煉蜜為丸。

65避瘟丹 由乳香、降香、蒼朮、細辛、川芎、甘草、棗組成。謂:「此藥燒之能令瘟疫不染,空房內燒之可避穢氣。 ——出自《太醫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劑》

66逗情香 牡丹、玫瑰、素馨、茉莉、蓮花、辛夷、桂花、木香、梅花、蘭花。 採摘以上十種花,全部陰乾,除去花心花蒂,取花瓣留用。只有辛夷花,取用蕊尖。將花瓣研成粉末,用蘇和油調和,製成香劑,焚燒時氣息與其他香不同。

67新鮮嫩側柏籽35% 加里曼丹入門粉40% 老山檀粉5% 崖柏粉5% 芸珠粉5% 粉色龍腦香0.5% 降真香1.5% 印尼粘粉8% 柏子可以用鮮品,也可以用炮製過的。 《雷公炮炙論》:凡使柏子仁,先以酒浸一宿,至明漉出,曬乾,卻用黃精自然汁於日中煎,手不住攪,若天久陰,即於鐺中著水,用瓶器盛柏子仁,著火緩緩煮成煎為度。每煎三兩柏子仁,用酒五兩,浸干為度。 做法: 柏子入研缽搗碎,加水研成漿,加開頭香料和黏粉,和成香泥,醒半個小時,制香

68清遠香方 甘松,十兩。香白芷,三十兩。玄參,五兩。零陵香,六兩。茅香,七兩。丁香皮,五兩。藿香,三兩。香附子,三兩。木麝,半斤。降真香。五兩。 右件凈洗,銼搗為麤末,鍊蜜和之,器盛之,久窨。

69佩香方 新料-降香0.5 檀香0.5 甘松0.5 白芷0.5 茅香4, 文苑-沉香2.1 檀香0.5 棧香0.01 甘松0.01 玄參1 丁香0.01 麝香0.01 笑蘭-檀香0.2 棧香0.5 沉香0.01 降香0.5 麝香0.1 龍腦0.1 甲香0.5 清遠-茅香0.5 生結香0.03 沉香0.01 麝香0.1 檀香0.5 錦囊-龍腦0.1 零陵香0.5 麝香0.1 木香0.5 檀香0.5 藿香0.01 丁香0.5 醒心-藿香0.1 麝香0.6 龍腦0.1 棧香1 沉香0.5 龍腦0.1 凝和-麝香0.1 丁香0.5 檀香1.5 甲香0.1 生結香0.5 甘草0.01

70常見的乾花,味道比較濃郁的是薰衣草、玫瑰與桂花,餘下的梅、桃、櫻干後索然無味並微苦,玉蘭難聞,如果是想製作花類香包,首選必然是玫瑰或薰衣草,其次是桂花。 普通香料中,丁香加一點兒冰片可以模擬梅花的味道,蘭花的味道就不好辦了,利用麝香炮製香料可以獲得接近的蘭香,但是成本太大。如果很想要蘭花,可以試試柏木粉、桂花與荔枝殼一比一調配而後稍加蒸煮,這樣可以取得比較接近蘭花的氣味。 目測香包最佳容量為加隔層紗布後三十克香料。 十克老山檀,川穹、白芷、山奈、蒼朮、甘松各三克,公丁香五克。 老山檀用邁索爾碎料,約1.5~2元一克;餘下同仁堂抓藥即可,最好是稍加擠壓,有利於香氣的揮發。如果想味道更清新一些,就減少川穹等中藥的分量,加入一些薄荷與香茅,也就是: 十克老山檀,川穹、白芷、山奈、蒼朮、甘松各一克,薄荷、香茅各五克,公丁香五克。 常見的香氣揮發性較強香料就是這些了,都很好找,並且不貴,預計成本在三十塊錢左右。

71白檀甘松蒼朮零陵丁子乳香龍腦

72道教的敬香叩拜 敬香有兩種,一是殿主燒香,此皆用立香,以三炷為準,插於大香爐內,炷與炷之間距,三炷平列以不過寸寬為合格,故有「燒香不過寸,過寸神不信」之諺。 二是壇主拈香,此香以檀香為之,敬拈檀香,非常講究,每炷檀香長短粗細,長不過寸,粗不過分。壇主拈香時,初炷香插入爐中間,二炷插於左,三炷插於右,三炷香平列併攏。香爐左盒盛香面,右盒盛檀香。 叩拜,叩拜禮,是我國民族傳統禮儀,有不同的敬意和不同的儀規,用不同的禮節以表示,故有九拜之儀。「擎拳恭手」,是以表示恭敬之意。後世演變成叩頭作揖禮,直到現在,道教仍行叩頭作揖禮。 叩頭有三叩、九叩之別。道教以一揖三叩再一揖,為一禮。與上聖高真祝壽、慶賀道場畢要行三禮九叩。叩頭雖用拜墊,實際是五體投地,即雙足,雙手著地,頭磕下去時要頭著手。足站成八字形,雙膝與手同時著地,左手摟著右手,手心皆向下,成十字形,身為一,表示著「八十一化」。

73藥枕 1.高血壓枕:菊花、夏枯草、決明子、桑葉、蒲公英和薄荷各等份,每味藥用量為150克。 2.頸椎病枕:防風、羌活、威靈仙、川芎、千年健、葛根、透骨草各60克,細辛、白芷各30克,川烏、草烏、冰片各10克。 3.明目枕:綠豆與菊花、決明子共做藥枕,可有清心、解熱毒和退目翳等功效。 4.清熱醒腦枕:綠豆衣200克、扁豆衣200克、荷葉150克、薄荷200克、蕎麥殼100克,可清暑解熱醒腦,治療傷暑頭暈頭痛、睏倦神疲等。 5.茶葉枕:將每次喝剩的茶葉收集起來,洗凈曬乾,做成小睡枕。可預防高血壓、神經衰弱、頭痛頭暈。 6.菊花枕:菊花干品1000克,川芎400克,丹皮、白芷各200克,裝入枕套內,使藥物緩慢揮發。醫學研究證實,菊花有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缺血、降低血壓之功效。 製藥枕 很多人在了解到藥枕的神奇效果後,迫不及待地做了一個,但卻沒有辦法枕著入睡。因為枕頭裡的中草藥不僅有柔軟的枝葉,還有堅硬的根塊,如果隨便摻在一起會感覺凹凸不平,非常不舒服。其實,自製藥枕是有竅門的,先放什麼後放什麼都很有講究。 做藥枕一定要牢記四句話:根類塊鋪於下,枝葉藥物位於中,芳香之花最上面,

74黑方: 3%薫陸+47%沈香+3%白檀+23%丁子+18%甲香+6%麝香 先稱量好所需的各種香料,拌勻,然後再加入麝香溶液,溶液是自己用麝香浸泡稀釋的。

75清神香方 木香(半兩,生切,蜜浸),降香一兩,白檀一兩,白芷一兩,冼藥碾為細末,用大丁香二個槌碎,水一杯煎汁,浮萍香一掬擇洗凈,諷刺須,研碎裂汁,同丁香合勻,伴諸香,使勻入臼杵數百下為度,捻作餅子陰乾。 初期中藥味太多,窨藏月余,淡雅的香味少帶藥香。

76《南朝遺夢》 釋名:魏晉南北朝,逸趣恆多,尤以雅士清談、文人服散為縱橫一時之風氣。此香方為散制,而香氣冽凜,似有醒夢之用,故名。 用香:檀香、龍腦香、桃花、細辛、丁香。 製法:以龍腦香溶於水中,製成濃度較高之液體。將印度老山檀香片及桃花干品、洋丁香浸於龍腦香液體中,久之,取出陰乾,再焙脆,研成細粉。將細辛少許研成細粉混入檀、桃花、丁香粉中,即可以隔火片熏之。

77通竅香 細辛,辛夷,薄荷,牙皂,蒼耳,白芷,川芎等分,入香囊。 霜桑葉,白菊花,薄荷,蒼耳子,辛夷花,廣藿香,白芷各2份,粉丹皮,陳皮各1份,冰片0.3,打粉以棉紙包裹,入囊佩之或置枕邊,無味換料,主治肺經風熱引起的鼻流黃涕或黏白量多,間歇性鼻塞,嗅覺減退,頭痛發熱,偶見鼻甲肥大,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 荊芥,防風,薄荷,蒼耳子,辛夷花各6,白芷10,桂枝,川芎各3,白檀2,細辛1,如易感冒,加鵝不食草6,過敏性鼻炎加徐長卿6,蟬衣3,研末做囊或者為枕,溫肺散寒,利鼻開竅。

78治鼻炎偏方是溫鹽水洗鼻腔。。。鼻吸入,嘴吐出。。。是瑜伽的一種方法, 日常情況下清洗時,是生理鹽水的比例,好像是4%?但是如果我的鼻炎犯了,會稍微加大些比例。。我很隨意,有淡淡的鹹味即可。。但是如果想用這個方法,一開始會覺得有點竄腦子的難受,用溫鹽水會好些。。而且一定要一個鼻孔一個鼻孔的洗。。。慢慢吸進去,千萬不要快,習慣了

79檀香35 降香20 丁香15 沉香10 香茅10 沒藥10 龍腦5

80採摘來紅藍花之後,第一步為「殺花」因為紅花除含有紅花紅色素外,還含有紅花黃色素,而黃色素多於紅色素,所以必須事先褪去其黃色素,然後才能利用紅色素做染料,這種褪去黃色素之法稱為「殺花法」。 殺花法   摘取,即碓搗使熟,以水淘,布袋絞去黃汁;更搗,以粟飯漿清而醋者淘之,又以布袋絞去汁,即收取染紅,勿棄也。絞訖,著瓮器中,以布蓋上,雞鳴更搗令均,於席上攤而曝干,勝作餅。作餅者,不得干,令花浥郁也。   殺花的方法即是把花搗爛,第一道用水淘清,絞去一部分黃色素,第二道進一步用酸漿水淘洗,利用有機酸使黃色素分解出而絞去之。然後在太陽下曬乾,散藏備用。

81殺花之後便可作胭脂 作胭脂法:   預燒落藜,藜翟及蒿作灰,無者,即草灰亦得。以湯淋取清汁,初汁純厚太釅,即殺花,不中用,唯可洗衣;取第三度淋者,以用揉花,和,使好色也。揉花。十許遍,勢盡乃至。布袋絞取淳汁,著瓷碗中。取醋石榴兩三各,攀取子,搗破,少著粟飯漿水極酸者和之,布絞取沈,以和花汁。若無石榴者,以好醋和飯菜亦得用。若復無醋者,清飯漿極酸者,亦得空用之。下白米粉,大如酸棗,粉多則白。以凈竹箸不膩者,良久痛攪。蓋冒至夜,瀉去上清汁,至淳處止,傾著帛練角袋子中懸之。明日干浥浥時,捻作小瓣,如半麻子,陰乾之,則成矣。   其基本原理就是,物質由於其內部理化結構、性質等的不同,對某種溶液的反應也不同。黃色素溶解於酸溶液,可以溶解而除去;紅色素不溶解於酸溶液,所以不會被溶解去,但溶解於鹼溶液,所以能通過鹼性溶液分解取得。由於草木灰中含有較高的鉀,呈鹼性,故此可以利用這一特性溶取乾花中所含的紅色素。但第一道灰汁的鹼性太濃,不合用,唯可洗衣。要淋取第三道灰汁,鹼性平和,褪下的紅色才鮮明可用。在褪下的紅色溶液中,再加上酸石榴和酸漿水的酸性液汁,則是作為媒染劑使用,使紅色易於附著皮膚之上。然後在

82《紅樓夢》第四十四回中有一段關於胭脂的描寫,說這種胭脂「也不是—張,卻是一個小小的白玉盒子,裡面盛著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樣。寶玉笑道:『鋪子裡賣的胭脂不幹凈,顏色也薄,這是上好的胭脂擰出汁子來,淘澄凈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細簪子挑上一點兒,抹在唇上,足夠了;用一點水化開,抹在手心裡,就夠拍臉的了。平兒依言妝飾,果見鮮艷異常,且又甜香滿頰。」

83作米粉法:粉英 粱米第一 粟米第二 勿使有雜 臼使甚細 簡去碎者各自純作,莫雜余種。其雜米——糯米、小麥、黍米、穄米作者,不得好也。於木槽中下水,腳踏十遍,凈淘,水清乃止。大瓮中多著冷水以浸米。春秋則一月,夏則二十日,冬則六十日。唯多日佳。不須易水,臭爛乃佳。日若淺者,粉不滑美。日滿,更汲新水,就瓮中沃之,以酒杷攪,淘去醋氣——多與遍數,氣盡乃止。 稍稍出著一沙盆中熟研,以水沃,攪之。接取白汁,絹袋濾著別瓮中。粗沉者更研,水沃,接取如初。研盡,以杷子酒瓮中良久痛抨,然後澄之。接去清水,貯出淳汁,著大盆中,以杖一向攪——勿左右迴轉——三百餘匝,停置,蓋瓮,勿令塵污。良久,清澄,以勺徐徐接去清,以三重布帖粉上,以粟糠著布上,糠上安灰;灰濕,更以干者易之,灰不復濕乃止。 然後削去四畔粗白無光潤者,別收之,以供粗用。粗粉,米皮所成,故無光潤。其中心圓如缽形,酷似鴨子白光潤者,名曰「粉英」。

84粉英,米心所成,是以光潤也。無風塵好日時,舒布於床上,刀削粉英如梳,曝之,乃至粉干。足將住反手痛挼勿住。痛挼則華美,不挼則澀惡。擬人客作餅,及作香粉以供妝摩身體。 (白粱米之澱粉色白質細膩 富有滑潤感 具有良好的粘著性 伸展性 覆蓋力 吸收性 並具有一定的光澤能與色料 香料 以及其他添加劑摻和配置成各種類型粉) 可以做成米粉膏或粉餅 古方里還一種紫粉也是用這白米粉英為基礎 加入落葵子汁 (本草綱目·菜部)卷二十七中載:落葵 俗名胭脂菜 其子紫色 女人以漬粉敷面為假色 熱蒸 絞出其汁液和入粉內 嗮干就為紫粉

85取白粱米,淘洗至水清,取出以冷水浸,春秋浸三十日,夏浸二十日,冬浸六十日,不需換水,臭爛了才好。 到日子了取出換清水泡,淘洗至無酸臭氣,撈出加水研成米漿,用細布將其過濾到另一容器 濾出的米渣重新加水研至成漿。 所有米漿入瓮,用力抨擊,時間越長越好。靜置,倒掉上層清液,取濃汁入另一容器中,順一個方向畫圈用力攪,越用力越好,如此,三百下。 靜置,倒掉上層清液,留 下層濃米漿備用 此時瓮中米漿極為濃稠,表面覆蓋三層細布,布上放米糠穀殼乾草屑一類,草屑上放草木灰用做吸水,濕了就換干灰,換至灰不復濕 取瓮中粉團,去掉粗糙的部分,只留中間粉白光潔的一塊,此為粉英 找個沒有風沙的好天,鋪一塊乾淨細布,把粉英放上面細細的削成粉,曝干。用布包起來使勁揉,越使勁越好,揉時間越長越好,如此粉成。

86感謝樓上,為大家開闢出一條新路,下面奉上胭脂與妝粉合二為一的白話文解說! 1. 妝粉做法 (1)取白粱米,淘洗至水清,取出以冷水浸,春秋浸三十日,夏浸二十日,冬浸六十日,不需換水,臭爛了才好。 (2)到日子了取出換清水泡,淘洗至無酸臭氣,撈出加水研成米漿,用細布將其過濾到另一容器 濾出的米渣重新加水研至成漿。 (3)所有米漿入瓮,用力抨擊,時間越長越好。靜置,倒掉上層清液,取濃汁入另一容器中,順一個方向畫圈用力攪,越用力越好,如此,三百下。 靜置,倒掉上層清液,留 下層濃米漿備用 (4)此時瓮中米漿極為濃稠,表面覆蓋三層細布,布上放米糠穀殼乾草屑一類,草屑上放草木灰用做吸水,濕了就換干灰,換至灰不復濕 取瓮中粉團,去掉粗糙的部分,只留中間粉白光潔的一塊,此為粉英 (5)找個沒有風沙的好天,鋪一塊乾淨細布,把粉英放上面細細的削成粉,曝干。用布包起來使勁揉,越使勁越好,揉時間越長越好,如此粉成。 2.胭脂做法 做妝粉的副產品酸淘米水不要丟棄,我們可以拿來做胭脂 (1)頭一天摘下紅色花的花瓣,搗碎,用清水淘洗一次,再用放置數天而變酸的淘米水淘洗,倒掉液體,收集紅顏色,放容器中收好,容器口蒙

872.胭脂做法 做妝粉的副產品酸淘米水不要丟棄,我們可以拿來做胭脂 (1)頭一天摘下紅色花的花瓣,搗碎,用清水淘洗一次,再用放置數天而變酸的淘米水淘洗,倒掉液體,收集紅顏色,放容器中收好,容器口蒙布,第二天天亮拿出來曬至稍有水氣,團成餅狀便於收藏,此為「殺花」 (2)殺花過後,便做胭脂: 首先燒一些灰菜或蒿,燒成灰。使水泡,取第三道浸出液與花混合,揉。如此十多次。 (3)將(2)的成品放入瓷碗中,入酸淘米水和之,入妝粉,色調自調,粉多則白。 (4)加蓋放一夜,倒掉上層清液,濃汁入細布袋,讓其自然滴水,至稍有水氣,整形分裝,陰乾則胭脂成。

88助眠玄香: 元參 川穹 玉蘭 芸珠 乳香 安息 肉豆蔻 紅檜 碳粉

89據說是經線麻紗、緯線蠶絲,織得薄而柔細,穿才身上既服帖又清涼,如果有風吹來自是飄逸又爽利的。

相關菜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