滷煮火燒 0

簡介

滷煮火燒,北京有道著名的傳統小吃滷煮火燒,簡稱滷煮,估計是老北京人的大都吃過,也許有人會不喜歡「豬下水」的味道,但真正洗乾淨,又製作精良,是沒有雜亂味道的,就只剩下香了。 為什麼說它著名呢?我搜了下它的來歷,如下: 相傳,清宮廷中有一道名為「蘇造肉」的菜肴。愛新覺羅-溥傑先生的夫人浩著的《食在宮廷》中介紹,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皇帝巡視南方,曾下榻於揚州安瀾園陳元龍家中。陳府家廚張東官烹制的菜肴很受乾隆喜愛,後張東官隨乾隆入宮,深知乾隆喜愛厚味之物,就用五花肉加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蔻仁、肉桂等九味香料烹制出一道肉菜供膳。這九味香料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節氣不同,用不同的數量配製。這種配製的香料煮成的肉湯,因張東官是蘇州人,就稱「蘇造湯」,其肉就稱「蘇造肉」了。後來傳入民間,加入用麵粉烙成的火燒同煮,便成為大眾化的風味小吃了。 出售「蘇造肉」的小販清晨在東華門外設攤,專為進入昇平署的官員做早點。民國之後,什剎海一帶的飯館和東安市場的景泉居出售的「蘇造肉」最有名氣。《燕都小食品雜詠》中有「蘇造肉」的詠詩一首:「蘇造肥鮮飽志饞,火燒湯漬肉來嵌。縱然饕餮人稱膩,一臠膏油已滿衫。」並注說:「蘇造肉者,以長條肥肉,醬汁燉之極爛,其味極厚,並將火燒同煮鍋中,買者多以肉嵌火燒內食之。」 那麼「蘇造肉」又是怎麼演變成滷煮火燒的呢?「小腸陳」的創始人陳兆恩當時就是售賣「蘇造肉」的。舊社會用五花肉煮制的「蘇造肉」價格貴,一般老百姓吃不起,於是他就用價格低廉的豬頭肉代替五花肉,同時加入價格更便宜的豬下水煮制。沒想到歪打正著,一發不可收拾地創出了傳世美味。 ——以上摘自網絡《首都之窗》 滷煮其主要原料是豬腸、豬肺和干豆腐,用大鍋滷製,火燒也是硬面烙制的。 吃的時候,將火燒放在湯鍋里煮一下,撈出切小塊,放在碗底,撈出豆腐、小腸、肺頭剁小塊,從鍋里舀一勺老湯往碗里一澆,再來點蒜泥、豆腐乳、芝麻醬汁、韭菜花、香菜。 熱氣騰騰的一碗端上來,食材吸足了湯汁,火燒韌韌的,根據個人喜歡的口味,還可以加辣椒油、醋等。 地道的北京人估計沒幾個不好吃滷煮火燒這口兒的吧!

原料

火燒 5個, 豬腸 適量, 豬肺 適量, 北豆腐 500克, 燉肉料包 1個, 大豆黃醬 1湯匙, 醬油 1湯匙, 冰糖 1小塊, 芝麻 醬, 韭菜花 適量, 醬豆腐 適量, 大蒜 5瓣, 香菜 5棵, 辣椒油 少許

步驟

1火燒的製作:400克普通麵粉加適量的溫水,和成稍硬的麵糰,餳10分鐘再揉一回。下劑做成1公分厚的餅,上鐺烙熟

2豬腸用豆面、醋兩面反覆抓洗乾淨。鍋中放清水,將豬腸放進去焯水(涼水下鍋)

3豬肺要用清水灌洗乾淨,洗時放少許料酒,也要焯水(涼水下鍋)

4另起鍋加開水(水一定要多些),放豬腸、和豬肺,燉肉料包(八角、桂皮、花椒、姜、蔥、香葉、陳皮)、加黃酒、黃豆醬、生抽、白酒、冰糖大火燒開,小火鹵至熟

5北豆腐切約1厘米厚的片,過油炸至兩面金黃。待豬腸煮好後放入湯鍋中,煮至入味

6烙好的火燒也放入湯鍋中煮一下

7香菜洗凈切段

8芝麻醬和醬豆腐、韭菜花和成醬料

9蒜瓣拍碎加少許鹽做成蒜汁

10將火燒撈出切井字塊,放在碗底

11豆腐撈出切斜刀塊,放在火燒邊上

12豬肺、豬腸切段放在火燒上面,澆上鹵湯、醬料、蒜汁、香菜

相關菜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