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 0

原料

……

步骤

1《山家清供》《先道口诀》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更是专辟“诸香”一节 《千金方》、《外台秘要》收录的熏衣香方、防疫香方和一般焚香方有数十首之众,如熏衣香方、湿香方、百和香、裛衣香方等。

2以后养一盆玫瑰,做玫瑰糖,做玫瑰红茶,做胭脂,做香。 养一盆茉莉,做香膏,以花入馔,做茉莉糖,做茉莉酒,熏茉莉蜜入素点心,做茉莉香膏。 养一盆枸杞,油盐炒枸杞芽。 养一树桂花,桂花糖,桂花龙井,桂花红茶

3以花入馔。 茉莉糖 “将蜜调涂在碗中心抹匀,不令洋流。每于凌晨,采摘茉莉花三二十朵,将蜜碗盖花,取其香气熏之。午间去花,点汤甚香。” —— (明)高濂《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 注:也可以研磨适量甘草、生姜(2:1),取一两滴和入蜂蜜,口味更佳。

4茉莉酒 “用三白酒,或雪酒色味佳者,不满瓶,上虚二三寸,编竹为十字或井字,障瓶口,不令有余不足。新摘茉莉数十朵,线系其蒂,悬竹下令齐,离酒一指许,贴用纸封固,旬日香透矣。” ——(明)冯梦祯《快雪堂漫录》 注:三白酒是乌镇特产,用白米、白曲、白水酿制而成,所以得名。酒味醇厚清纯,比起烈酒能更好地吸收茉莉的香气。

5要含苞茉莉,那样香气才足。煮开纯净水,投入适量茉莉水滚即刻关火,用木糖醇调味后就是清甜幽香的汤底。茉莉勿需太多,火候不宜太过,否则香气浓浊,适得其反。又取茉莉浸水,和入现磨的糯米粉揉熟。制作酒酿丸子时常以猪油和面,这里则改用橄榄油代替。橄榄、茉莉,两味植物清香相伴,令丸子香而不腻。煮熟后丸子颗颗玲珑,又似有剔透,并着那香汤冰水的清净,才不夺花香。

6茉莉花膏 用脂肪冷吸法,用加温的猪油板把新鲜茉莉花压在两层猪油脂肪之间,24小时后更换新一批茉莉花,如此反复使脂肪中的花油达到饱和,再将之提纯制成膏状。 制作茉莉花膏,同样很耗费人力:先在木框中玻璃上涂上处理好的植物凝脂,到了夜晚把开放的茉莉花放置其上,第二天除去旧花,镊去杂质,再放上新鲜茉莉,如此反复一个多月,直到脂肪吸满饱和,茉莉精油呈现淡金黄色时,再对脂肪进行精萃提纯

7窨花茶 不同的花方法不同。理论上所有的花都可以窨茶,但不是所有的花都能做茶的。 不用清洗的花,桂花红茶为例 选新鲜香花,静置拍打出虫,1:1入紫砂罐与茶混匀 需要清洗的花,茉莉梅花为例 茉莉在夏季七月末到八月中下午一两点采摘,取含苞欲放者,傍晚则开。洗一下洗去浮灰,均匀阴凉得晾,傍晚花会开,香味会自己散发出来。将花骨朵与茶封,1:2即可。 一般密封多久呀? 这个按照气候来,干燥温度高就会快一点,武汉窨桂花是一个月。 菊花也可以,菊花普洱是很经典的搭配。但是菊花晒干一般单独喝,菊花香气清淡,一般不窨制成花茶。 茉莉花就得配绿茶,茉莉水分高,隔几天拿出来翻一下透透气。 各地情况不一样。 腊梅 也是取花骨朵最好,腊梅就得窨白茶,从药性上最搭,辛,温,解暑生津,香类似。

8鲜花窨茶就是利用茶叶吸味的特性让花香融入茶香, 那么,窨花茶一定得用散茶、含水量在4到6%, 如 果是茶饼就不行,茶饼含水在10到12%,会霉。 茶饼是散茶用蒸汽团的 腊梅窨白毫银针,然后夏天喝,啧啧,想想就享受。 君山银针是很有意思的茶, 叫了个类似白茶的名字长得像绿茶其实是黄茶,黄茶配腊梅可以的。 白茶是因为香味也很类似淡雅梅香,所以最推荐。 再就是茶性,白茶主要也是清热解暑的与腊梅相互促进。 而黄茶略加炒作, 主要调理肠胃,消食化滞。 跟香一样, 因人因时因地喝茶, 因人因时因地配香。 白茶茶性较绿茶平和,味道清淡。

9夏天还可做荷花香片。 首先你得找一丛荷塘, 简单一点,大早上 去池边选一朵略开的莲,吹出虫子,把茶叶灌入花苞,扎紧,傍晚就能取出来喝了。

10油焖大虾香料主要成分是香叶、川贵、草果、高良、大茴、川穹、白寇、山奈、白芷、白椒、毛狗、黄栀、甘草、丁香。

11木樨香 檀1克。丁香0.5克。降香4克。安息香0.2克。木樨花5克。龙脑少许。 熏的。丁香如果合为线香的话,必须得和其他香料一起用蜜水和匀窨过,然后阴干。重新打粉再用。降香,我都是制过得。 制降香法:降香用的黄花梨芯材。炮制嘛,事先说明,这个制法是用来和木樨香的,不能单烧。单烧有单烧的做法。具体做法:香削薄片,用茶水浸1日,阴干。再以陈皮水化蜜拌湿,密封,大火蒸。焙干。最后用好酒煮干。 降香削薄片,以普洱茶水高香一指浸一日,取阴干。再以好枣数枚入酒蜜水与香同煮至干为度,阴干打粉。檀香挫碎,以普洱茶水拌湿,窨3日,每每翻动令匀,取阴干。又以酒蜜水拌湿,窨1日,入锅以武火炒约10分钟,文火炒20分钟即可。 普洱我用熟的。用高度粮食酒化蜜。就是酒蜜水。酒与蜜的比例看个人喜好就好。 香韵是清扬,好像清晨的山上,带露的百草中透着的桂花香。

12锦瑟年华 沉香1克,檀香0.3克,降香0.5克,安息香0.3克,藿香0.3克,绿檀0.1克,玫瑰花4克 研碎玫瑰花,混合香粉和粘合剂。和香泥。 香韵是甜香,带玫瑰花香,有点脂粉味。 这个香,要的就是甜蜜花香中略带一丝青涩。所以,才叫“锦瑟年华”。如果,不能接受那个涩,就不要再做了。 关键是那个涩是做得圆融还是突兀。 粘合剂用香槁叶。 枫香0.7玄参0.5檀香0.6炙乳香6.以碳粉染黑,炼蜜为丸,有幽兰之香。

13安魂香 释名:香之用早有安神助眠之功效。而一缕清香能入神窍,其安魂定魄之功用甚著。以安神之香品焚成抚魂之青烟,故名。 用香:沉香、安息香、乳香、白芷、小茴香、蜂蜜 制法:沉香洗净,乘湿和安息香入臼中共捣成粗粒,加乳香再捣成细粉。白芷、小茴香以淡盐水浸泡三小时取出,焙干,研成细粉。将二种香粉混合再研成极细的粉。以模制成篆香,睡前焚用。如以此香粉合入适量蜂蜜,制成香丸(如绿豆大小),以煎香法用之,香气出尽再以所余之其灰丸,于睡前以水冲服,亦可安神消食。

14沉香不拘多少锉碎取有香花若酴木犀橘花或橘叶亦可福建茉莉花之类带露水摘花一盘以磁盒盛之纸盖入甑蒸食顷取出去花留汁沉香日中曝干如是者数次以沉香透烂为度或云皆不若蔷薇水浸之最妙

15“含香”之法,今人少知。大凡香泥含花,花皆当以龙麝熏过,则点水之时,花香凛冽,别有风味。 花要鲜花制的干花,龙麝熏过后制干,花为心,香泥包裹,上炉熏

16檀香36G/沉香8G 乳香制过4G 冰片1G入麝少许更佳

17鹅梨帐中香 沉檀,梨 1.香粉填实。 2.蒸出后要放凉,然后削去肉很皮(只留少量的肉很香粉一起捣烂)。 3.捣烂后摊晾,再上锅蒸干(蒸干,是以布单裹香泥,放瓦上蒸)。 4.蒸干后日中曝至松散,成型。然后当风处阴干。 这是我所了解的制法。 沉香末一两,檀香末一钱,鹅梨十枚。右以鹅梨刻去瓤核,如瓮子状,入香末,仍将梨顶签盖。蒸三溜,去梨皮,研和令匀,久窨,可爇。

18秦淮旧梦 沉香 1克,檀香1克,丁香0.1克,安息香0.2克,玫瑰花4克,细辛0.25克,蜂蜜1克 少步骤待补充。 还有个供佛的香方 ,天木香(崖柏芯材)2克,沉速香1克。 崖柏,沉香,2:1做线香就很好了

19怀古 制檀香2.5,桃花1.5,丁香1.0,新橙皮1.0,薄荷冰0.3,铁脚凤尾草(铁背蕨)1.0,龙脑0.1。

20落叶 沉香18g、乳香2g、丁香7g、甲香5g、甘松1g、麝香少许、加之适量炭粉用一半炼蜜一半生蜜调和而成。 原料:沉香碎粉、丁香、甲香粉、绿乳香、木炭、甘松。 研磨。 香粉按4:1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直接与蜜混合,另一部分在做成丸子后滚于表面,用以防潮。炼蜜,再加入一些生蜜,用以调和香粉。 香粉和蜜混合均匀,搓成丸,把剩下的香粉与香丸混合,密封窖藏。 生闻凉而涩,如万物凋零,往昔不再。 二、木樨香 取一小段降真,我用的是海南大叶,也可以用小叶、海黄或者番降。 锯成小段再切成薄片或者细条。将切好的香材用豆腐浆煮,待水香去水,再加水,重复直到水无香,将香材取出晾干 晾干的香材再与茶叶共同煮大概两小时,取出香材,晾干 取新鲜桂花,先铺一层在碗中,再铺一层降真,再铺一层桂花,依此类推 用保鲜膜将铺好的桂花及降真封好,放入锅中蒸两小时,等温度降下来后再打开保鲜膜,再取出香材阴干,次日继续用新的桂花如法炮制,我来回蒸了5次 最后将香粉磨成粉,配适量粘粉做成线香。 窖藏。 香韵:随着降真的清幽,桂花的香气弥漫在房间中,在寒冷的冬季,也有一缕暖暖的花香

21香碳 首先挑选原材。 。用荔枝炭,乌金炭和竹炭。一定是完全天然的物理炭,现在很多香炭是用化学炭化的方法做的。 按传统的做法,香道的用炭应该是合和炭,即也要有君臣佐使的思维。包括做炭的粘合剂也一定要经过炼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自然炭的特性,极大限度的,人为增加炭的燃烧时间和温度等。达到满足香道的要求。 然后加入纯净水打磨。然后让水沉淀,再过滤。这个步骤是为了清除杂质,让炭的品质更加纯净。 很多人认为只要是炭燃烧就一定会有酸臭味和刺鼻气体,并将这种酸臭味称之为炭味。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单质的碳燃烧后只会产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两种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碳粉要过100目筛子。 很多炭的纯净度不够高,里面都含有杂质硫,硫在燃烧中产生二氧化硫,也就是酸臭味。因此只要提高炭的纯净度,就可以极大的去除酸臭味。(燃烧后的灰壳是淡黄色就表示含硫量高) 有的香道炭中可以闻到刺激性的气体,这是里面添加了助燃剂,比如硝粉。硝粉是具有高致癌性的。

22辨别是否添加硝粉,主要看炭燃烧时灰壳的颜色。如果炭表层灰呈纯白色,那就很有可能添加了硝粉,因为绝大多数天然炭燃烧时,灰壳都是带青灰色或淡黄色的。如果炭灰纯白,是很不正常的,正常的炭就是含硫的。只是多少的问题。 现在很多香道炭都不遵循自然,都是工业革命之后的产物,很多都是用化学炭化,而不是物理炭化,所以现在很多炭里面硫含量很高,而且都要经过压缩,不用喷枪根本点不燃。但是想想看,一千年前,我们祖先根本没有机械,也没有喷枪,那古人是怎么玩空熏的。 因此,我建议香友,在不能严格把握炭的品质的时候,最好坚持自己做炭。 将磨碎的炭再反复磨碎,冲洗,沉淀,过滤就是为了尽量去掉杂质,炭燃烧时会冒烟,就是里面含有杂质。 所谓杂质,其实就是有机物。将炭渣过滤后,在里面倒一点米醋,然后让炭再发酵。一个星期后,用小苏打粉加温水冲洗,就可以得到很纯净的炭粉了。里面的硫和有机物基本去除

23得高纯度炭粉备用。 下一步,很困难的就是做天然粘合剂。因为炭能不能做到完全无味,香道炭可燃性好不好,需不需要再加助燃剂,手工炭使用时会不会碎等问题,除了炭本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粘合剂。粘合剂必须是天然的,粉剂不如水剂,水剂不如膏剂。 现在很多天然的线香,大多使用榆皮粉,楠皮粉,水麻皮粉等做粘合剂,市场上好一点的线香,可以把粘合剂比例控制在百分之二十。这已经很不错了。 还有的人用白芨水,小糯米水等做粘合剂,这是属于水剂,水剂的粘性和细腻程度其实都优于粉剂,而且水剂粘合剂燃烧时,产生的烟气要比榆皮,楠皮少很多,气味也小很多。只要炼制得当,就是非常好的粘合剂。用水剂,可以把粘合剂比例,控制在百分之十左右。 而古法制香,制炭中,还会用到膏剂,比如练蜜,鳇胶等。膏剂除了有很好的粘合性和稳定性外,还有其他粘合剂所不具备的延展性,只要方法得当,可以把粘合剂的比例降低到百分之十以下。 我的膏剂的制作过程,首先将原材料打汁,然后用细布过滤,原材料有芦荟韧皮,白芨,水麻皮,少量小糯米水等。(小糯米水:圆圆的那种糯米煮水) 然后用筛子过滤,沉淀,再发酵。去掉原汁的生味气。

24两个星期后将发酵好的原汁上炉熬煮成浆状,上面会出现结垢的杂质物,这是蛋白质和酵素等有机物变性的结果,就类似于鸡蛋清煮熟凝固一样。最后得到的成品晶莹剔透,呈油膏状,在温热的时候可以用于合香,制炭。 这样做虽然很麻烦,但是好处也非常明显,第一就是绝度没有烟气,第二是进一步提高了炭的纯度,第三是不会有任何有机物燃烧后的异味。 熬煮的目的,就是要让它结垢,然后去掉污垢。 每次都要现做。或者放冰箱,也不会保存太久。因为变干了就会发硬 然后开始和炭粉。那么百分之十以下的粘合剂要怎么和匀呢?碳粉加粘合剂,再加一些水,然后反复捶打揉捏就可以了。 调炭膏。一直到非常细腻。如果太干就适当加一点水

25檀悦 制老山檀15。母丁香0.3。陈皮0.8。琥珀0.5。冰片0.5。安息香1。帐中香粉0.8。印尼沉香2。制崖柏1.5。芸珠0.5。降真2.5 制崖柏用蜜茶水蒸 煮的话容易流失油份,所以加了蜂蜜绿茶水蒸,最后的汁也可以合香用 原来松油味大,制过醇和了 作细线的话,粘粉质量要好,醒泥的时间要长

26紫霞七宝娘娘香 君 板蓝根 臣:薄荷 佩兰 辅:红花(草红花) 肉桂 佐:橘子皮(陈皮)藿香 白芷 比例大概是3:1:1:0.5:1:2:1:0.5 具体可调整) 鲜板蓝根蒸3分钟左右,晒干磨粉 干薄荷茎磨粉,水飞,消减凉性 红花磨粉 肉桂磨粉 橘子皮磨粉 水飞 目的是驱除酸味 (此处的水飞: 用纱布包上粉,在水里搓洗,直到纱布中只剩渣子。静置,倒掉上面的清水和漂浮的残壳,把沉淀物晒干磨粉)就 是加水研磨,取悬浊液澄清,得极细末。 藿香和白芷一起煮3分钟,捞出晒干磨粉 制作过程顺序不可以乱,要掐时间 首先加入板蓝根,陈皮,藿香,肉桂粉,粘粉。加入水揉成光滑团静置8分钟 其次把薄荷,佩兰,红花,粘粉加天河水(露水)揉团。静置8分钟 最后把白芷,藿香一起加粘粉揉团静置10分钟 混合成大团 静置5分钟 草本植物如一些药材,干花做和合香都有些烟火味,我找方法找了好久,制作时加一点点碳酸钠(食用碱)会好一点 草本类不适合密闭焚烧,适合薰。木本类比较适合烧,当然,线香越细烟越小 两次的藿香对半分 量水飞后的量,板蓝根干的应该也可以,我一直用鲜的。比例在第一页有写。粘粉用白榆皮 板蓝,

27陶的烧制温度不高,先在地上挖个大坑垒上砖再把柴添在砖外面。里面添上杯子和柴灰,上面盖上土,凉了就添点柴,大概烧一天就好了。 就是烧碎率极高,需多做几个 河泥陶罐窖香 做药香和料、醒料、入窖都要用得到老北京的泥盆。最正宗的泥盆要用河泥做,比如蛐蛐罐用的是河泥的浮灰,做香用的是头层泥,铲子平着下去铲的第一铲。 泥盆”又被称作“瓦盆”,泥和瓦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过过火,但时下人们常常统论为“泥瓦盆”。    泛论“泥盆”的制作过程如下:   取土:将采掘来的河泥放置在一个绢制的袋子中过滤,滤出的极为细致的泥土就是原料:澄(浆)泥。故泥盆又称“澄(浆)泥盆”(古法是将一种特制的双层绢袋吊挂于河中,河水中裹带的泥沙流入绢袋中,经第一层绢袋过滤后,沉入第二层绢袋的细泥即是澄泥。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完全遵循古法已无可能)。   揉泥:土取好后加水,均匀跺踏、翻搅,最后在阴凉通风处放置一段时间,充分让水、泥相和。   制坯:在平轮上,手推脚踏均匀旋转,将揉好的泥放在中间,压、拉、抻、拽制作出盆胎。   雕刻:刻划所要描绘的吉祥图案、纹饰。   砂磨:对雕琢好图案进行细节修饰。   晾晒:将处理好的盆胎,

28转存临界点 计算临界转存期通行公式: 360天*所选存期*(新利率-原利率)/(新利率-活期利率)=转存临界点 若存入天数已大于转存临界点,则不要进行转存,若小于转存临界点,则可以进行转存。 以一年期为例,360*(4.14-3.87)/(4.14-0.72)=29天   意味着存这笔钱不超过29天则划算,越早转存越好 以上。

29小四合 味道和四合香相似,因为配方廉价又称穷四和。主要配方是梨滓,甘蔗渣,橙皮,荔枝壳,还可以加入松球,枫球。 荔枝壳、松子壳、梨皮、甘蔗柤。右各等分,为细末,梨汁和,丸小鸡头大,捻作饼子,或搓如粗灯草大,阴干,烧,妙。加降真屑、檀末同碾,尤佳 小四合(补)重量单位为克:梨皮10,甘蔗渣5,荔枝壳5,橙皮5,降真香5,檀香5,沉香2,乳香2; 小四合(花)重量单位为克:梨皮10,甘蔗渣5,荔枝壳5,橙皮5,玫瑰花5,茉莉花5,沉香2,丁香2;

30趁桂花才开放三四分的时候,将花摘下,用熟蜜拌润,密封在瓷罐中,深埋入地下,进行一个月的“害香”,便得到一款精致简约的香品。焚香之时,把一朵朵害过的桂花放在香炉中的银隔火板上,随着炭火悄熏,桂花一边吐香一边慢慢打开,待到花朵完全开放,也就是其花香散尽之时。

31柏子香 从树上摘下柏树子,用沸水焯一下,浸在酒中,密封七天,再取出,放在阴凉处慢慢晾干 捣烂橘叶,与旧竹篾片一起密封在小罐当中,在火上长时间热蒸,然后把熏人橘叶气息的竹片当做香料,在香炉中慢炷,“其香清,若春时晓行山径,所谓草木真天香”。

32古人说法与今人不同,古方记载的焚,熏,烧均不同,焚为隔火,火在下不触及香材;烧是点燃,包括篆香;熏为衣物先置热汤之上,再以香熏之,经久不散。 热也是烧。

33《疮疡大全》 紫草油 临床治疗烧烫伤的常备外用药 处方:紫草、当归、地榆、黄芩、黄柏、甘草、白芷、冰片等多味药,以麻油加热提取。然而只用单味紫草泡麻油同样有效(紫草和麻油比例是1:3),共有三种制作方法: 1、泡制法 用菜籽油或麻油(也可用初榨橄榄油哦)放入适量紫草,泡制两周以上 这个方法的缺点是:用时最长 优点是:紫草的药物成分损失最少。 2、蒸制法 用菜籽油或香油(即麻油),浸泡适量紫草1小时以上,然后上蒸锅蒸30分钟到一个小时,蒸的时候防止水汽进入油中,装油的容器要盖盖。 这个方法用时较短,紫草的药物成分损失较少。 3、煎制法 用菜籽油或者香油烧开,抓紫草放进去,然后晾凉。 优点是:用时最短 缺点是:紫草的药物成分损失最大。 用法:用干净棉签沾油直接涂患处,或用无菌纱布浸渍后敷于创面,每2天换药1次,有感染者清除分泌物后上药。外用,涂敷患处,每日1次或多次。 功效:凉血解毒,化腐生肌。主治水火烫伤、冻疮溃烂、久不收口等症。 预防及治疗宝宝尿布疹、皮肤溃烂、湿疹 、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水火烫伤。

34治褥疮 用狗骨头烧成炭,粉碎成灰,先把伤口处理干净消炎好,就把骨头粉放在伤口用纱布包好,药粉掉了又加包好,两天这样浓水就干了,放药后不用洗伤口,让它自然脱落,而且很快愈合。 又或 (二)神效生肌散 神效生肌散是治疗疮毒溃后,久不收口,下肢溃疡,褥疮的一首外用秘方。 秘方:乌贼骨30g、五倍子15g、血竭10g、生大黄30g、白芨15g。 临床将上药共细末,将药粉直接撒在创口处,可有生肌收口之效。此外,对于外伤流血不止,掺此药粉也可达到立时止血之效。 3. 白芨粉加黄芪粉等份温开水调后敷在褥疮周围,治褥疮特效

35一,清妙香:海南壳子沉香500克,檀香200克,甘松10克,丁香5克,松香10克 二,丹云香:越南壳子沉香500克,越南红土100克,琥珀15克。加适量粘粉,制成线香放置三个月后取用。

36肉桂热可可 ○在平底锅中加热牛奶,直到牛奶冒蒸汽,不需要煮沸,然后从火上移开。将肉桂棒碾碎,放入温奶中,盖上盖子,浸泡15分钟左右。 ○将香草豆放入砂糖中碾碎,制造香草砂糖。 ○浸泡完成后,从牛奶中取出肉桂棒,然后将可可粉与香草砂糖放入温牛奶中,小火加热,不停搅拌,至糖与可可粉完全溶解。 ○可可加热的同时,将糖粉与香草精放入奶油中,并搅打。 ○最后在做好的热可可上加入搅打好的奶油,再撒上肉桂粉即可,或加入一大球香草冰淇淋。

37腊肠 将猪肉切成片状,用温水冲洗三遍。调味时除了盐和糖,别的配料能少就少,怕用不好会伤其他味道,但烧酒的分量一定要够。一秤肉,二两六盐,二两三冰糖或者二两五白糖,纯高粱酒要加足三到四两。之后半个多月的晾晒,就靠着烧酒的劲头咬血水,一直到香肠闻起来没有酒味,就差不多可以上桌了。

38银铁之物若遇温度过高,则不能再起隔火之效。“不及京师烧破砂锅底,用以磨片,厚半分,隔火焚香绝妙。” 3尺=30寸=100厘米 3寸=10厘米 1寸=10分 所以 半分=0.05寸=1/6厘米≈0.167厘米

39郎台是松上青苔,就是艾纳。 唵叭香,也叫黑香,是植物种子油熬制的。一般认为是杜英树子油熬制,但方法不详。

40姜糖茶:生姜3片,红糖适量。上2味以开水冲泡。每日1~2剂,不拘时温服。此药茶可发汗解表,温中和胃。适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咳嗽,无汗,或伴恶心,呕吐,腹胀,胃痛等症。 葱头姜片茶:葱头10g,生姜3g,红糖适量。将葱头、生姜洗净切片,与糖同放入砂锅,加水适量,煎沸10分钟,取汁趁热饮用。饮后宜盖被取微汗。此药茶可发汗解表,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畏寒,鼻塞流清涕等症。 三花茶:金银花15g,菊花10g,茉莉花3g。将金银花、菊花、茉莉花放入茶杯中,用沸水冲泡,焖泡10~15分钟即可。代茶饮用。此药茶可清热解毒,适用于防治热毒所致的风热感冒,见咽喉肿痛等。此茶除用于治疗外,平素“火气”盛者,常服有清热降火的作用。 五神茶:茶叶6克,荆芥、防风、苏叶、生姜各10克。加水适量,用文火煎煮15分钟,然后放入红糖30克溶化饮服,每天两次。具有发散风寒、驱风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风寒感冒,见恶寒、身痛、无汗等症状。 芪术粥:生黄芪15克,炒白术、防风各10克,茶叶末5克。将中药3味水煎2次,每次沸后20分钟,合并滤液1000毫升,加入茶叶末泡茶饮,每天1次。具有益气、固表、止汗的作用。

41艾蒳香   《广志》云:“出西国,似细艾。”又云:“松树皮绿衣,亦名艾蒳,可以合诸香烧之,能聚其烟,青白不散。”《本草拾遗》曰:“味温无毒,主恶气,杀蛀虫,主腹冷、泄痢。”【麟按:《八闽通志·福州府·木之属》:“松有五鬣者,有三鬣者。花上黄粉名松黄,人多取以为饼,或作汤点之甚佳。其节为松明,其脂为白胶。皮上绿藓衣名艾蒳香,用和诸香烧之,其烟不散。”《证类本草》卷九“艾香”条:“味甘,温,无毒。去恶气,杀虫,主腹冷泄痢。《广志》曰∶出西国,似细艾。又有松树皮绿衣,亦名艾纳。可以和合诸香,烧之能聚其烟,青白不散,而与此不同也。”○宋张炎《浣溪沙》词:“艾蒳香消火未残。便能晴去不多寒。”】 绿色的是艾纳,长白色包包的是松纳 雨后第二天去采,晴天采的是干的,没有苔藓或者真菌的活力,没香味一股土腥味。 加入荷叶的筋络也能对香的烟气产生变化

42传统香不仅在香料配伍方面十分考究,而且对于香料的炮制也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炮制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香的质量。香料的炮制与中药的炮制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很多差别。同一种香料,用在不同的香里,炮制方法常常也不一样。从总体上说,炮制香材的目的,一是去其杂质,便于使用,二是导顺治逆,理其药性。恰当的炮制可以加强香材的药性,使其功效充分发挥出来,并消除可能具有的毒副作用;此外还可以根据配伍的要求,使用特定的炮制方法使香材的药性发生改变。 )  具体的炮制方法很多 修制:一是使香材纯净,二是做切制、粉碎处理,即采用拣、摘、揉、刮、筛、凉以及切、捣、碾、镑、挫等方法,除去杂质、多余的水分、变质的部分及其它非药用成分,并使其大小规格满足要求。如,龙涎香需要清除其中的砂石,沉香则要清除泥土等。 蒸:即利用水蒸气或隔水加热香材;可清蒸,也可加入辅料;蒸的火候、次数视要求而定。此法既可使香材由生变熟,也可调理药性、分离香材。如笃耨香黑白间杂者,必须分离单用,其法为,以瓷器盛香入笼中蒸,沸后约半小时则白浮于上黑沉于下,分而用之即可。    煮:用清水或加料浸煮,主要目的

43灵犀香 藿香一两半,零陵香一两半,鸡舌香八钱,甘松三钱。炼蜜为丸。 灵犀香 零陵香一两半~霍香一两半~甘松.鸡舌香各八钱~

44百合至宝香 沉香 降真,檀香,藿香,零陵各一两,安息香四分半,苏合油一分半,丁香一分,甲香一分捣制 这个方子苏合一分半都有点多了,药味明显了,所以应该再减量。 经典名香百和至宝香是一款在历史上影响久远的经典名香,取唐代宫廷配方。该香以其浑厚的香韵为历代修炼家所推崇。经制香专家、修炼家在原方基础上,潜心研制,以纯天然香料精工炮制,择日择时传统工艺和合成香窖藏而成。 百和至宝香香品高雅,韵长持久,有心安体畅之感,清升浊降之效。通过口鼻及周身毫毛孔窍之呼吸,中草药有效成分进入体内,随气血流通,循经络运化,安和五脏六腑,开慧养命,对修炼之人可助其打坐入静,通经开窍,如意贯通。该香还可在宾馆、酒店、商场、医院、候车室、车厢内等公共场所及居室燃用,以净化空气,消除异味,且留香持久。 百和至宝香的主要原料有檀香、丁香、降真、沉香、零陵香、安息香、苏和油等。 应该还会有乳香冰片。

45熏香方 蜀王熏御衣香-沉香1 栈香1 白檀1 丁香1 甲香3 麝香1 唐化度寺牙香-沉香1.5 苏合香1 龙脑0.5 白檀5 甲香1 麝香0.5 雍文彻牙香-沉香1 栈香1 黄熟香1 龙脑0.5 白檀1 延安郡主牙香-乳香0.2 白檀0.2 甘松4 麝香0.2 玄参8 供佛湿香-栈香1 乳香0.5 白檀2 丁香1 甘松0.5 藿香1 零陵香1 硝石0.01 白芷1 甜参1 牙香-沉香0.5 青桂香0.5 乳香0.5 龙脑0.5 白檀0.5 甲香0.5 麝香0.5 降香0.5 沉香5 栈香5 黄熟香5 乳香0.5 龙脑0.03 白檀3 丁香3 甘松3 藿香3 零陵香3 甲香3 麝香3 硝石0.03 沉香4 生结香4 白檀5 丁香0.02 甘松4 藿香4 零陵香4 茅香4 甲香0.02 麝香0.03 栈香3 生结香3 丁香1 甘松3 藿香1 零陵香3 甲香1 麝香0.1 乳香0.5 龙脑0.5 白檀3 甘松2 麝香0.5 玄参3 沉香3 生结香4 龙脑0.5 白檀8 甲香1 麝香0.5 沉香0.5 栈香2.5 乳香0.5 联系0.1 白檀0.5 甘松0.5 藿香0.01 茅香2 甲香0.

46神仙合香: 玄参十两,甘松十两,麝香少许。 前两者打粉,炼蜜成丸,窖藏数月。用时加麝香少许,焚之。

47未名香 此方出自道家 青木香 白芷 沉香 白檀香 甘松比例为1比1

48古代有重量(铢,两,分,钱,斤等),度量(尺,寸等)及容量(斗,升,合等)等多种计量方法,用来量取不同的药物. 由于古今度量衡制的变迁,后世多以重量为计量固体药物的方法.明清以来,普遍采用16进位制,即1斤=16两=160钱.现在中国对中药生药计量采用公制,即1kg=1000g.为了处方和配药特别是古方的配用需要进行换算时的方便,按规定以如下的近似值进行换算. 一两(16进位制)=30g 一钱=3g 一分=0.3g 一厘=0.03g 1斗相当于现在2000毫升,1合相当于现在20毫升。 1 升 = 10 合 = 200 毫升,1 合 = 20 毫升 中国中药剂量的表示方法:对于每一味中药过去一般用两(一斤等于16两)、钱(一两等于10钱)、分(一钱等于10分)表示。现在全国规定统一用克表示,即,过去的一钱大约等于现在的3.125克。现在就用一钱等于3.125克的标准换算过去中药方剂的剂量。 中医药特殊计量 古代医药著作中还使用一些特殊或模糊的“量”名,现择要列举如次: (1) 方寸匕 古代盛药量器,犹今之药匙。《政和证类本草•序例上》:“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

49韩魏公浓梅香: 黑角沉半两 丁香一分 郁金半分(麦麸炒令赤色) 腊茶末一钱 麝香一字 定粉一米粒(即韶粉是) 白蜜一盏。 右各为末,麝先细研,取腊茶之半汤点澄清调麝,次入沉香,次入丁香,次入郁金,次入余茶及定粉共研细,乃入蜜使稀稠得宜,收沙瓶器中,窨月余,取烧久则益佳,烧时以云母石或银叶衬之。 换算成通俗的公克剂量(以一钱约3.69公克计算),主要香药计量如下: 沉香半两,约18.45公克 麝香一字约0.4公克 丁香一分约0.37公克 郁金半分约0.185克 郁金为姜科植物姜黄块茎部分,具香味,古代可入酒制成香药酒。 腊茶即指陈年旧茶,茶汁主要为汤点澄清调麝香之用。 定粉一米粒,古广东韶州所产,也称韶粉,色白细腻,用于调和诸香。 白蜜一盏,蜜为百花之液,炼蜜搜合令匀为丸或为饼,是合香的赋形剂,诸香因蜜调和而成形。 由于魏公香主要为摹拟梅花幽香,依据【君臣佐使】的香药配伍概念,黑角沉为主香,丁香为辅臣;佐香部分,有四味:腊茶、郁金、定粉、麝香;蜜为使。其中麝香珍贵,且单味时腥臊浓烈,然而合香时用做香引,却能与沉香、丁香相合而转成花香清幽之气,加上蜜气甜腻,梅花暗香隐然欲出。

50灵信香方: 此灵信香者能除妖怪邪广退病患躲刀兵劫急速焚香即有天神鉴降护身免厄也、如有天旱烧此信香三日甫下降、如有猛兽侵害人用口嚼烂、望天门噀之一切天将善神俯搸其身、自然不敢来也。木香:白檀香:降真香:荼陵香:以上各一钱:玄参、香附子、甘松、藁本各八钱:以上各为细末、炼蜜为丸、用甲子日攒、丙子日为末、戊子日入室合成一块。咒、祝愿。庚子日为丸阴干、壬子日入葫芦内盛之、又用甲子日卯时望乾方〈西北〉焚烧一丸秘咒:如有人要么求害命用口嚼望天门噀之、依法禳之、念咒三遍即解。 咒文:一言成兵、二言成山、有阻我者、急捉此还、吼风大将、浑海大将、火光大将、有近者折其脚、骑马倒哉而死、急急如律令奉敕。 全文见万法归宗二卷

51信美香方:此香名信美香又名护身香又名三神香、此方乃华山道士燕济子、汉明帝时人也、将此方书于石壁之上、名傅不柜焚烧此香、开天门、闭地户并寿延年、通灵达圣、适远虫兽、避刀兵之灾难、除鬼怪之邪魔、和合买卖、解脱杀害之冤家、消除疾厄苦脑之难、赔 随身带之临阵刀箭不能伤害、若天降诸虫伤苗稼、走兽害人、急焚此香、并皆出境去之。如多时不降、集众焚此香三日内其神必降。今据香乐于后。 沉香、白檀香、降真香、广木香、乳香、以上各二钱:藿香四钱、苓陵香八钱、香白芷八钱、玄参二钱、甘松一两、藁本八钱、香附子八钱、大黄一两。以上十三味、为未炼密为丸、如指尖大或作饼子阴干、遇厄难在无人处嚼碎望虚空喷之、诸神降临护一切厄难即时消除。 法用:甲子日修合攅药、丙子日捣药细罗、戊子日炼密和香作一块、在圣前顿放、庚子日为丸。此香须称自己姓名丸之、阴干至壬子日盛入葫芦内、合香时忌妇女、鸡犬见之、诚心信礼、君子要戒、

52又一信香方也叫〔三神香方〕: 沉香、乳香、丁香、白檀香、香附子、霍香各二钱:甘松二钱、远志一钱、藁本三钱、白芷三钱、玄参二钱、零陵香、大黄、降真香、茅香、白芨、柏香、川芎、三奈各二钱五分 以上二个信香方上一方十三味香、又加有六味:同样也叫信香方、又叫三神香:同样的制法:为什么又多六种香料??????? ?。所以香友们对香文化不要执昨。心中无念天地宽:无量、无量、真无量。

53一、醍醐香 乳香、沉香,各取8克,檀香50克。 研成粉末,加入少许麝香,用炼蜜调和成剂,制成香饼焚烧使用。 二、瑞和香 金沙降、檀香、丁香、茅香、零陵香、乳香,各取30克;藿香6克。 研成粉末,用炼蜜调和成剂,制成香饼焚烧使用。 三、宝炉香 丁香皮、甘草、藿香、樟脑,各取3克,香芷15克,乳香6克。 研成粉末,加入少许麝香,用白芨水调和成剂,制成香饼焚烧使用。 四、龙涎香 沉香15克;檀香、安息香、苏合香,各取7.5克。 研成粉末,加入白芨末,用炼蜜调和成剂,制成香饼焚烧使用。 五、翠屏香 此香适宜在花馆,翠屏之内焚用。 沉香7.5克,檀香15克,略略炒制过的速香(黄熟香)及苏合香22.5克. 研成粉末,用炼蜜调和成剂,,制成香饼焚烧使用。 六、蝴蝶香 春天在花园中焚熏此香,会招引蝴蝶飞来。(传说啊) 檀香、甘松、玄参、大黄(用酒侵过)、金沙降、乳香、各30克,苍术7克,丁香9克。 研成粉末,用炼蜜调和成剂,制成香饼焚烧使用。 七、金丝香 茅香30克,金沙降、檀香、甘松、白芷,各取3克。 研成粉末,用炼蜜调和成剂,制成香饼焚烧使用。 八、代梅香 沉香、藿香各4.5克,丁香9克,樟脑0

54隔火熏香的方法 宋代之后,“隔火熏香”而不是直接“烧香”的方法就广为流行了,并深得文人雅士的青睐。虽然“熏”香不如“烧”香来得简单,但其香气更为醇和宜人,而且也能增添更多情趣,所以很多人也一直乐此不疲。 在此做个介绍,有兴趣的香友可以参考尝试一下。 1.烧炭 点燃木炭(炭块或炭球),待其烧透,没有明火并变至红色;这样品香时就没有炭味的干扰了。如果方便,还可以准备一个金属的网状器具,把木炭放在网上会燃烧得更均匀。 1.制备香品 熏烧的香应选择天然香料制作的优质香品,可以是合香,也可以是原态香材。 其体积不宜过大,应将香品分割为薄片、小块、粉末等形状。 2.香灰的置备 在香炉内放入充足的香灰,先(用香铲)使香灰均匀、疏松,再将表面轻轻抚平,然后用香匙于炉灰中心慢慢开出一个较深的空洞作为炭孔。   3.入炭 (用香筷)将烧透的炭夹入炭孔中,再用香灰盖上,抺平。香灰表面可以是平整的,也可以隆起成山形。用细棒(香棒)在香灰中“扎”出一个气孔,通达木炭,以利于木炭的燃烧(或者不让木炭完全埋入香灰,而是微微露出)。 可以借助香灰控制木炭的燃烧速度。木炭埋入香灰的程度视香品的特点而定,需要

55《玉华香方》 沉香四两 速香黑色者四两 檀香四两 乳香二两 木香一两 丁香一两 郎台六钱 奄叭香三两 麝香三钱 冰片三钱 广排草三两, 以交趾出产的为妙苏合油五两 大黄五钱 官桂五钱 黄烟即金颜香,二两广陵香一两用叶, 把上列香料研为粉末,加进合油调和均匀,再加炼好的蜜拌和成湿泥状,最后装进瓷瓶,用锡盖加蜡密封瓶口,烧用时一次取二分。 《聚仙香》 黄檀香一斤 排草十二两沉 速香各六两 丁香四两 乳香四两,另外研末郎台三两 黄烟六两,另外研末合油八两 麝香二两 橄榄一斤 白芨面十二两蜜一斤 以上成分研成细末作香骨,先和上竹心子,作为香的第一层,趁料湿又滚一层药。 檀香二斤 排草八两沉、速香各半斤 将以上三料研为末,滚成第二层,于是制成了香,用纱筛后将湿香晾干。 京城自制香,每一万枝香,工价二钱。一万根竹棍,价一钱二分。香袋紫龙力纸,每一百张.价五钱。 沉速香方 沉速香五斤檀香一斤黄烟四两乳香二两奄叭香三两麝香五线合油六两白芨面八两蜜一斤八两和成滚棍即制成。 《黄香饼方》   沉速香六两 檀香三两 丁香一两 木香一两 黄烟二两 乳香一两 郎台一两 奄叭三两 苏合油二两

56上香方法 将香点燃后,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夹着香杆,大姆指顶着香的尾部,安置胸前,香头平对佛菩萨像,再举香齐眉,之后,手势回到胸前,开始用左手分插。插香的方式及观想也有不同。 第一种方法是:第一香插中央,默念“供养十方三世三宝”。第二香插右边,默念“供养历生父母师长”。第三香插左边,默念“供养十方法界一切众生和我某某的冤债障类”   第二种方法是先右,念“誓断一切恶”。次左,念“誓修一切善”。后中,念“誓度一切众生”。第三种方法最简单,程序和第一种完全一样,只是念的是“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总括又简单。插完香后合掌,心念“愿此香华云,直达三宝所,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即告礼成。如果上的是环香,就要以点燃处向佛,两手如持长香的方式一样,举香时,心中默念如前即可。要是上檀香(檀木劈成小枝)时,要用双手大指及食指拿着香的两头,中指、无名指、小指都张开伸直,高举齐眉,然后插入香炉,第一根用左手拈起右手插,第二支右手拈起左手插,第三支和第一支同,观想默念的方法都和上长香时一样。

5762楼 香具 香具是使用香品时所需要的一些器皿用具,也称为香器(严格说来,制香时使用的工具称为“香器”,用香时的工具称为“香具”)。除了最常见的香炉之外,还有手炉、香斗、香筒(即香笼)、卧炉、薰球(即香球)、香插、香盘、香盒、 香夹、香箸、香铲、香匙、香囊等。造型丰富的香具,既是为了便于使用不同类型的香品,同时也是一些美观的饰物 【香炉】 香炉是最常见的香具,其外形各式各样,如博山炉、筒式炉、莲花炉、鼎式炉等等。材质多为陶瓷或铜、铝等金属,也有石、木等材料。明清以来流行铜炉,铜炉不惧热,而且造型富于变化。其他材质的香炉,常在炉底放置石英等隔热砂,以免炉壁过热而炸裂。 【手炉】 手炉是可握在手中或随身提带(带有提梁)的小熏炉,用于取暖,也可熏香。多为圆形、方形、六角形、花瓣形等;表面镂空,雕琢成花格、吉祥图案、山水人物等各式纹样;材质多为黄铜或白铜。 【香斗】 香斗,又称长柄手炉,是带有长长的握柄的小香炉,多用于供佛。柄头常雕饰莲花或瑞兽,常薰烧香粉或香丸。唐代即已流行。 【香筒】 香筒是竖直熏烧线香的香具,又称“香笼”(以区别于插香用的小筒)。造型多为长而直的圆筒

58肥皂:加了白檀,迈索尔精油,荷荷巴油,葡萄籽油,甜杏仁油。 檀香能放松神经,给人平和、安详之感,被佛家视为珍品。 然而,檀香本身味道较冲,国人不太习惯,但它的优点是能将其他香料的味道带入更高境界。 常与檀香配合的有陈皮、甘草、菖蒲、艾叶等,这些都是极便宜的材料,却因此登上大雅之堂,所以檀香逐步取代了泽兰的地位,被称为“香料之王”。

59香灰 将细叶杉木木枝烧制成灰,用一二块炭火养着,过一夜后,筛过,装入炉中。 每年秋天,采摘松须,晒干,烧制成灰,用来养香饼。 将未化的石灰捶碎,筛过,放入锅中炒至红色,放凉之后,再研磨过筛,重复几次,制成养炉灰。香灰洁白可爱,日日夜夜,常用一块炭火养着。仍需用盖子盖好,沾上尘埃,就会变黑。 矿灰六分,炉灰四分,调和均匀,用大火养灰,焚燃炷香。 莆烧灰,装入炉中,其色如雪。 纸石灰,杉木灰各取相等分量,用米汤调和,烧过后使用。 头青、朱红、黒煤、土黄,各取相等分量,混杂在纸内,装入炉中,名叫锦灰。 将纸灰炒制通红,筛过,或将稻秆烧制成灰,皆可用作香灰。 干松花烧制成灰,装入香炉,最为洁净。 茄灰也能藏火,使火经久不息。 蜀葵干枯时,烧制成香灰,效果最妙。 炉灰松散则能养火,炉灰紧实则会退火。如今只用千余张纸烧成灰,最妙,能使炉中之火昼夜不熄。 香灰,每月更换一次最佳,不需要其他的东西。

601、玉容丸 铅粉90克,白及、白蔹各15克,干胭脂15克,鸡子清适量。以上前四种药,共研细末,用鸡子清调和为丸,如枣或鸡子大均可。用以洗面,可以美化面容,使人细腻红润,兼去面部色素沉着,并可遮掩面部缺陷。 2、白面方 牡蛎90克(烧为粉),土瓜根30克,白蜜适量。先将牡蛎、土瓜根研为细末,然后用蜜调和。每晚用以涂面,早晨用温水洗去。此方可以使皮肤白皙。 3、千金涂手面方 猪蹄2具,白粱米500克,白茯苓、商陆各150克,白芷、藁本60克,玉竹30克,桃仁250克,甘松、零陵香30克。先将猪蹄、白粱米用水煎煮,直至猪蹄熟烂,取汁1500毫升,然后加入白茯苓末、商陆末、白芷末、藁本末、玉竹末、桃仁泥,继续再煎,等汁减至一半时,过滤去渣,再兑入甘松、零陵香末,搅拌均匀,用瓷瓶贮备用。每晚用以涂手面,第二天早晨洗去。能去手面皱纹,兼治面部色斑,使皮肤白润光泽。 4、利汗红粉方 滑石500克(水飞过),紫粉9克,轻粉15克,麝香少许。以上药物,共研极细末,以其粉如肉色为度。用以敷面,可以美化面容,使皮肤白润细腻。 5、添容丸 轻粉、黄芩、白芷、白附子、防风各3克。各为细末,蜜调为丸。每次洗面之

61天气渐热,荔枝开始上市,吃荔枝之余,发现原来荔枝壳也是一味合香好料,不免问度娘要些资料,与诸位分享: 实际上,在宋代的制香业中,荔枝壳是用于“合香”,也就是生产复合香调的制品,《陈氏香谱》中就明确记载:“取其壳合香,甚清馥。”各种香谱也具体记录着用这种果壳与各种珍贵香料一起合成香品的配方与工艺。 不过,最引人兴趣的是苏东坡的一则《香说》:温成皇后阁中香,用松子膜、荔枝皮、苦练(楝)花之类;沉、檀、龙、麝皆不用。或以此香遗余,虽诚有思致,然终不如婴香之酷烈。贵人口厌刍豢,则嗜笋蔽,鼻厌龙麝,故奇此香,皆非其正。 温成皇后即仁宗朝的张贵妃,这位美女看来确实很有些出人意外的聪慧,所以能在生前那般的得天子宠爱。对于宋代的有教养阶级来说简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普通而重要的熏香事项,到了她那里,也能整得与众不同。当时为宋人所疯狂消费的沉香、檀香、龙脑、麝香之类,她都避而不用,却采用以荔枝壳、松子膜、苦楝花等等朴素材料制成的香品。 温成皇后所用香品的具体内容,可以由文献中大致得其仿佛,如明人周嘉胄《香乘》记有“脱俗香”:香附子(半两,蜜浸三日,慢焙干)、橙皮(一两,焙干)、零陵香(半两,酒浸一宿,慢

62崖柏70% 澳檀15% 沉香3% 其它都在2%以下,冰片最少,0.5克 丁香2白胶香1.5肉桂0.3沉香5降真1檀香2.8冰片0.5别的去掉不用 五五冰片合广木,甘松十分易相处。绿檀六十是为君,二十沉香不辜负。 绿檀30g 沉香10g 甘松5g 广木香2.5g,冰片2.5g。 即 绿檀60% 沉香20% 甘松10% 广木香5%,冰片5%

63清远香 零陵香、藿香、甘松、茴香、沉香、檀香、丁香各等分。然后炼蜜为丸。 等待阴干后窖藏。加入少许的龙脑香和麝香更好。

64瑞和香 降真香3克,檀香3克,丁香3克,茅香3克,零陵香3克,乳香3克。藿香0.6克。 炼蜜为丸。

65避瘟丹 由乳香、降香、苍术、细辛、川芎、甘草、枣组成。谓:“此药烧之能令瘟疫不染,空房内烧之可避秽气。 ——出自《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

66逗情香 牡丹、玫瑰、素馨、茉莉、莲花、辛夷、桂花、木香、梅花、兰花。 采摘以上十种花,全部阴干,除去花心花蒂,取花瓣留用。只有辛夷花,取用蕊尖。将花瓣研成粉末,用苏和油调和,制成香剂,焚烧时气息与其他香不同。

67新鲜嫩侧柏籽35% 加里曼丹入门粉40% 老山檀粉5% 崖柏粉5% 芸珠粉5% 粉色龙脑香0.5% 降真香1.5% 印尼粘粉8% 柏子可以用鲜品,也可以用炮制过的。 《雷公炮炙论》:凡使柏子仁,先以酒浸一宿,至明漉出,晒干,却用黄精自然汁于日中煎,手不住搅,若天久阴,即于铛中著水,用瓶器盛柏子仁,着火缓缓煮成煎为度。每煎三两柏子仁,用酒五两,浸干为度。 做法: 柏子入研钵捣碎,加水研成浆,加开头香料和黏粉,和成香泥,醒半个小时,制香

68清远香方 甘松,十两。香白芷,三十两。玄参,五两。零陵香,六两。茅香,七两。丁香皮,五两。藿香,三两。香附子,三两。木麝,半斤。降真香。五两。 右件净洗,锉捣为麤末,炼蜜和之,器盛之,久窨。

69佩香方 新料-降香0.5 檀香0.5 甘松0.5 白芷0.5 茅香4, 文苑-沉香2.1 檀香0.5 栈香0.01 甘松0.01 玄参1 丁香0.01 麝香0.01 笑兰-檀香0.2 栈香0.5 沉香0.01 降香0.5 麝香0.1 龙脑0.1 甲香0.5 清远-茅香0.5 生结香0.03 沉香0.01 麝香0.1 檀香0.5 锦囊-龙脑0.1 零陵香0.5 麝香0.1 木香0.5 檀香0.5 藿香0.01 丁香0.5 醒心-藿香0.1 麝香0.6 龙脑0.1 栈香1 沉香0.5 龙脑0.1 凝和-麝香0.1 丁香0.5 檀香1.5 甲香0.1 生结香0.5 甘草0.01

70常见的干花,味道比较浓郁的是薰衣草、玫瑰与桂花,余下的梅、桃、樱干后索然无味并微苦,玉兰难闻,如果是想制作花类香包,首选必然是玫瑰或薰衣草,其次是桂花。 普通香料中,丁香加一点儿冰片可以模拟梅花的味道,兰花的味道就不好办了,利用麝香炮制香料可以获得接近的兰香,但是成本太大。如果很想要兰花,可以试试柏木粉、桂花与荔枝壳一比一调配而后稍加蒸煮,这样可以取得比较接近兰花的气味。 目测香包最佳容量为加隔层纱布后三十克香料。 十克老山檀,川穹、白芷、山奈、苍术、甘松各三克,公丁香五克。 老山檀用迈索尔碎料,约1.5~2元一克;余下同仁堂抓药即可,最好是稍加挤压,有利于香气的挥发。如果想味道更清新一些,就减少川穹等中药的分量,加入一些薄荷与香茅,也就是: 十克老山檀,川穹、白芷、山奈、苍术、甘松各一克,薄荷、香茅各五克,公丁香五克。 常见的香气挥发性较强香料就是这些了,都很好找,并且不贵,预计成本在三十块钱左右。

71白檀甘松苍术零陵丁子乳香龙脑

72道教的敬香叩拜 敬香有两种,一是殿主烧香,此皆用立香,以三炷为准,插于大香炉内,炷与炷之间距,三炷平列以不过寸宽为合格,故有“烧香不过寸,过寸神不信”之谚。 二是坛主拈香,此香以檀香为之,敬拈檀香,非常讲究,每炷檀香长短粗细,长不过寸,粗不过分。坛主拈香时,初炷香插入炉中间,二炷插于左,三炷插于右,三炷香平列并拢。香炉左盒盛香面,右盒盛檀香。 叩拜,叩拜礼,是我国民族传统礼仪,有不同的敬意和不同的仪规,用不同的礼节以表示,故有九拜之仪。“擎拳恭手”,是以表示恭敬之意。后世演变成叩头作揖礼,直到现在,道教仍行叩头作揖礼。 叩头有三叩、九叩之别。道教以一揖三叩再一揖,为一礼。与上圣高真祝寿、庆贺道场毕要行三礼九叩。叩头虽用拜垫,实际是五体投地,即双足,双手着地,头磕下去时要头着手。足站成八字形,双膝与手同时着地,左手搂着右手,手心皆向下,成十字形,身为一,表示着“八十一化”。

73药枕 1.高血压枕:菊花、夏枯草、决明子、桑叶、蒲公英和薄荷各等份,每味药用量为150克。 2.颈椎病枕:防风、羌活、威灵仙、川芎、千年健、葛根、透骨草各60克,细辛、白芷各30克,川乌、草乌、冰片各10克。 3.明目枕:绿豆与菊花、决明子共做药枕,可有清心、解热毒和退目翳等功效。 4.清热醒脑枕:绿豆衣200克、扁豆衣200克、荷叶150克、薄荷200克、荞麦壳100克,可清暑解热醒脑,治疗伤暑头晕头痛、困倦神疲等。 5.茶叶枕:将每次喝剩的茶叶收集起来,洗净晒干,做成小睡枕。可预防高血压、神经衰弱、头痛头晕。 6.菊花枕:菊花干品1000克,川芎400克,丹皮、白芷各200克,装入枕套内,使药物缓慢挥发。医学研究证实,菊花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降低血压之功效。 制药枕 很多人在了解到药枕的神奇效果后,迫不及待地做了一个,但却没有办法枕着入睡。因为枕头里的中草药不仅有柔软的枝叶,还有坚硬的根块,如果随便掺在一起会感觉凹凸不平,非常不舒服。其实,自制药枕是有窍门的,先放什么后放什么都很有讲究。 做药枕一定要牢记四句话:根类块铺于下,枝叶药物位于中,芳香之花最上面,

74黑方: 3%薫陆+47%沈香+3%白檀+23%丁子+18%甲香+6%麝香 先称量好所需的各种香料,拌匀,然后再加入麝香溶液,溶液是自己用麝香浸泡稀释的。

75清神香方 木香(半两,生切,蜜浸),降香一两,白檀一两,白芷一两,冼药碾为细末,用大丁香二个槌碎,水一杯煎汁,浮萍香一掬择洗净,讽刺须,研碎裂汁,同丁香合匀,伴诸香,使匀入臼杵数百下为度,捻作饼子阴干。 初期中药味太多,窨藏月余,淡雅的香味少带药香。

76《南朝遗梦》 释名:魏晋南北朝,逸趣恒多,尤以雅士清谈、文人服散为纵横一时之风气。此香方为散制,而香气冽凛,似有醒梦之用,故名。 用香:檀香、龙脑香、桃花、细辛、丁香。 制法:以龙脑香溶于水中,制成浓度较高之液体。将印度老山檀香片及桃花干品、洋丁香浸于龙脑香液体中,久之,取出阴干,再焙脆,研成细粉。将细辛少许研成细粉混入檀、桃花、丁香粉中,即可以隔火片熏之。

77通窍香 细辛,辛夷,薄荷,牙皂,苍耳,白芷,川芎等分,入香囊。 霜桑叶,白菊花,薄荷,苍耳子,辛夷花,广藿香,白芷各2份,粉丹皮,陈皮各1份,冰片0.3,打粉以棉纸包裹,入囊佩之或置枕边,无味换料,主治肺经风热引起的鼻流黄涕或黏白量多,间歇性鼻塞,嗅觉减退,头痛发热,偶见鼻甲肥大,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荆芥,防风,薄荷,苍耳子,辛夷花各6,白芷10,桂枝,川芎各3,白檀2,细辛1,如易感冒,加鹅不食草6,过敏性鼻炎加徐长卿6,蝉衣3,研末做囊或者为枕,温肺散寒,利鼻开窍。

78治鼻炎偏方是温盐水洗鼻腔。。。鼻吸入,嘴吐出。。。是瑜伽的一种方法, 日常情况下清洗时,是生理盐水的比例,好像是4%?但是如果我的鼻炎犯了,会稍微加大些比例。。我很随意,有淡淡的咸味即可。。但是如果想用这个方法,一开始会觉得有点窜脑子的难受,用温盐水会好些。。而且一定要一个鼻孔一个鼻孔的洗。。。慢慢吸进去,千万不要快,习惯了

79檀香35 降香20 丁香15 沉香10 香茅10 没药10 龙脑5

80采摘来红蓝花之后,第一步为“杀花”因为红花除含有红花红色素外,还含有红花黄色素,而黄色素多于红色素,所以必须事先褪去其黄色素,然后才能利用红色素做染料,这种褪去黄色素之法称为“杀花法”。 杀花法   摘取,即碓捣使熟,以水淘,布袋绞去黄汁;更捣,以粟饭浆清而醋者淘之,又以布袋绞去汁,即收取染红,勿弃也。绞讫,着瓮器中,以布盖上,鸡鸣更捣令均,于席上摊而曝干,胜作饼。作饼者,不得干,令花浥郁也。   杀花的方法即是把花捣烂,第一道用水淘清,绞去一部分黄色素,第二道进一步用酸浆水淘洗,利用有机酸使黄色素分解出而绞去之。然后在太阳下晒干,散藏备用。

81杀花之后便可作胭脂 作胭脂法:   预烧落藜,藜翟及蒿作灰,无者,即草灰亦得。以汤淋取清汁,初汁纯厚太酽,即杀花,不中用,唯可洗衣;取第三度淋者,以用揉花,和,使好色也。揉花。十许遍,势尽乃至。布袋绞取淳汁,着瓷碗中。取醋石榴两三各,攀取子,捣破,少着粟饭浆水极酸者和之,布绞取沈,以和花汁。若无石榴者,以好醋和饭菜亦得用。若复无醋者,清饭浆极酸者,亦得空用之。下白米粉,大如酸枣,粉多则白。以净竹箸不腻者,良久痛搅。盖冒至夜,泻去上清汁,至淳处止,倾着帛练角袋子中悬之。明日干浥浥时,捻作小瓣,如半麻子,阴干之,则成矣。   其基本原理就是,物质由于其内部理化结构、性质等的不同,对某种溶液的反应也不同。黄色素溶解于酸溶液,可以溶解而除去;红色素不溶解于酸溶液,所以不会被溶解去,但溶解于碱溶液,所以能通过碱性溶液分解取得。由于草木灰中含有较高的钾,呈碱性,故此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溶取干花中所含的红色素。但第一道灰汁的碱性太浓,不合用,唯可洗衣。要淋取第三道灰汁,碱性平和,褪下的红色才鲜明可用。在褪下的红色溶液中,再加上酸石榴和酸浆水的酸性液汁,则是作为媒染剂使用,使红色易于附着皮肤之上。然后在

82《红楼梦》第四十四回中有一段关于胭脂的描写,说这种胭脂“也不是—张,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宝玉笑道:‘铺子里卖的胭脂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挑上一点儿,抹在唇上,足够了;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心里,就够拍脸的了。平儿依言妆饰,果见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

83作米粉法:粉英 粱米第一 粟米第二 勿使有杂 臼使甚细 简去碎者各自纯作,莫杂余种。其杂米——糯米、小麦、黍米、穄米作者,不得好也。于木槽中下水,脚踏十遍,净淘,水清乃止。大瓮中多着冷水以浸米。春秋则一月,夏则二十日,冬则六十日。唯多日佳。不须易水,臭烂乃佳。日若浅者,粉不滑美。日满,更汲新水,就瓮中沃之,以酒杷搅,淘去醋气——多与遍数,气尽乃止。 稍稍出着一沙盆中熟研,以水沃,搅之。接取白汁,绢袋滤着别瓮中。粗沉者更研,水沃,接取如初。研尽,以杷子酒瓮中良久痛抨,然后澄之。接去清水,贮出淳汁,着大盆中,以杖一向搅——勿左右回转——三百余匝,停置,盖瓮,勿令尘污。良久,清澄,以勺徐徐接去清,以三重布帖粉上,以粟糠着布上,糠上安灰;灰湿,更以干者易之,灰不复湿乃止。 然后削去四畔粗白无光润者,别收之,以供粗用。粗粉,米皮所成,故无光润。其中心圆如钵形,酷似鸭子白光润者,名曰“粉英”。

84粉英,米心所成,是以光润也。无风尘好日时,舒布于床上,刀削粉英如梳,曝之,乃至粉干。足将住反手痛挼勿住。痛挼则华美,不挼则涩恶。拟人客作饼,及作香粉以供妆摩身体。 (白粱米之淀粉色白质细腻 富有滑润感 具有良好的粘着性 伸展性 覆盖力 吸收性 并具有一定的光泽能与色料 香料 以及其他添加剂掺和配置成各种类型粉) 可以做成米粉膏或粉饼 古方里还一种紫粉也是用这白米粉英为基础 加入落葵子汁 (本草纲目·菜部)卷二十七中载:落葵 俗名胭脂菜 其子紫色 女人以渍粉敷面为假色 热蒸 绞出其汁液和入粉内 嗮干就为紫粉

85取白粱米,淘洗至水清,取出以冷水浸,春秋浸三十日,夏浸二十日,冬浸六十日,不需换水,臭烂了才好。 到日子了取出换清水泡,淘洗至无酸臭气,捞出加水研成米浆,用细布将其过滤到另一容器 滤出的米渣重新加水研至成浆。 所有米浆入瓮,用力抨击,时间越长越好。静置,倒掉上层清液,取浓汁入另一容器中,顺一个方向画圈用力搅,越用力越好,如此,三百下。 静置,倒掉上层清液,留 下层浓米浆备用 此时瓮中米浆极为浓稠,表面覆盖三层细布,布上放米糠谷壳干草屑一类,草屑上放草木灰用做吸水,湿了就换干灰,换至灰不复湿 取瓮中粉团,去掉粗糙的部分,只留中间粉白光洁的一块,此为粉英 找个没有风沙的好天,铺一块干净细布,把粉英放上面细细的削成粉,曝干。用布包起来使劲揉,越使劲越好,揉时间越长越好,如此粉成。

86感谢楼上,为大家开辟出一条新路,下面奉上胭脂与妆粉合二为一的白话文解说! 1. 妆粉做法 (1)取白粱米,淘洗至水清,取出以冷水浸,春秋浸三十日,夏浸二十日,冬浸六十日,不需换水,臭烂了才好。 (2)到日子了取出换清水泡,淘洗至无酸臭气,捞出加水研成米浆,用细布将其过滤到另一容器 滤出的米渣重新加水研至成浆。 (3)所有米浆入瓮,用力抨击,时间越长越好。静置,倒掉上层清液,取浓汁入另一容器中,顺一个方向画圈用力搅,越用力越好,如此,三百下。 静置,倒掉上层清液,留 下层浓米浆备用 (4)此时瓮中米浆极为浓稠,表面覆盖三层细布,布上放米糠谷壳干草屑一类,草屑上放草木灰用做吸水,湿了就换干灰,换至灰不复湿 取瓮中粉团,去掉粗糙的部分,只留中间粉白光洁的一块,此为粉英 (5)找个没有风沙的好天,铺一块干净细布,把粉英放上面细细的削成粉,曝干。用布包起来使劲揉,越使劲越好,揉时间越长越好,如此粉成。 2.胭脂做法 做妆粉的副产品酸淘米水不要丢弃,我们可以拿来做胭脂 (1)头一天摘下红色花的花瓣,捣碎,用清水淘洗一次,再用放置数天而变酸的淘米水淘洗,倒掉液体,收集红颜色,放容器中收好,容器口蒙

872.胭脂做法 做妆粉的副产品酸淘米水不要丢弃,我们可以拿来做胭脂 (1)头一天摘下红色花的花瓣,捣碎,用清水淘洗一次,再用放置数天而变酸的淘米水淘洗,倒掉液体,收集红颜色,放容器中收好,容器口蒙布,第二天天亮拿出来晒至稍有水气,团成饼状便于收藏,此为“杀花” (2)杀花过后,便做胭脂: 首先烧一些灰菜或蒿,烧成灰。使水泡,取第三道浸出液与花混合,揉。如此十多次。 (3)将(2)的成品放入瓷碗中,入酸淘米水和之,入妆粉,色调自调,粉多则白。 (4)加盖放一夜,倒掉上层清液,浓汁入细布袋,让其自然滴水,至稍有水气,整形分装,阴干则胭脂成。

88助眠玄香: 元参 川穹 玉兰 芸珠 乳香 安息 肉豆蔻 红桧 碳粉

89据说是经线麻纱、纬线蚕丝,织得薄而柔细,穿才身上既服帖又清凉,如果有风吹来自是飘逸又爽利的。

相关菜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