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城臊子麵 0

簡介

臊子麵是山西晉南臨汾、運城一帶的麵食,各地麵食製法不一樣,各有特色。臊子麵在山西尤以襄汾縣河西地區(原汾城縣一帶)最為著名,故稱「汾城臊子麵」。文化學者和史學家說:「一千年文明看北京,三千年文明西安,五千年文明看山西。」華夏文明的起源地在山西晉南一帶,汾城為古太平縣遺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稱為禮儀之邦當之無愧!因此,汾城美食如山西的歷史一樣厚重,如山西的文明之旅一樣有濃厚的飲食文化特色。 臊子麵選料用料考究,烹調講究技術,且工序繁雜、工藝細膩。在民間夸閨女和媳婦臊子麵做得好,形成這樣的民謠: 和下面, 鐵蛋蛋, 擀下面, 圓旋旋, 下到鍋里蓮花轉, 舀到碗里飄牡丹, 吃到嘴裡拉絲線。 這首民謠形象的描述了臊子麵麵條的製作工藝:(如果你不會和面,或怕和面麻煩,可用買來的手打麵條代替) 第一:面的和制方法。和面時一定要用淡鹼面水,煮出的麵條口感筋道,色澤漂亮。 第二:麵糰要硬。剛和好的麵糰硬的表皮粗糙,要用水把麵糰扎軟和一點,硬中帶軟。 第三:製作麵條要做到「六個現」:現擀、現切、現煮、現過水、現澆湯、現吃。 現擀:擀麵要用力均勻,才能保證擀出的面薄厚一樣,要邊擀、邊轉動面片,使面片擀得又圓、又薄、又勻。 現切:切面很是講究,也是一項技術活,這個技術的好壞是評判一個女人炊事能力好壞的標準。切面要用兩件專用工具:一是刀(切面刀);二是刀墊,一種用10多層白布抹上漿糊貼在一起曬乾的布墊。切面時,把擀好的面片摺疊好,放在布墊上,切面人左手中指戴一用薄鐵皮製成的護指套,五指併攏扣在面片上緩慢後移,右手握住刀柄不停頓地提刀,用力大小以切透面片又不傷布墊為宜。這樣切出的麵條細長而均勻。 現煮:麵條切好後不可間隔放置太長時間,應立即下鍋煮制。煮麵要用大火,邊煮、邊攪、邊點水。麵條煮到熟而不硬,軟而勁道。因為和面時加了鹼面,麵條下到鍋里一般不會煮爛或斷節現象。 現過水:煮熟的麵條撈入涼水盆中,冬天用溫水,過水的目的是使麵條脫鹼。 現澆湯:澆面時,把勾好的湯汁澆入碗中又立即潷入鍋里,反覆2——3遍,使面回熱入味。 現吃:入味的麵條澆上撒有菜碼的膏湯和臊子,便可上桌。 另外,製作臊子麵還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第一,高湯的製作。熬高湯講究一點的用肥雞和五花肉或者豬骨一起熬成高湯,湯色濃白,上面飄著一層油汪汪的雞油。 第二,臊子的配料、切法和炒制。 A.臊子的配料:主要有水煮剔骨肉或五花肉、油炸豆腐、白豆腐、海帶、黃花菜等。 B.切法上有講究:水煮剔骨肉或五花肉切成黃豆大小的丁,一塊豆腐分成兩半,一半放入油鍋炸成金黃色切丁,一半直接切丁放開水鍋中焯煮,黃花菜、海帶絲和黑木耳同樣切成黃豆大小的丁。 C.炒制上有方法:炒鍋放火上倒油燒熱,放入蔥花、姜蒜末、八角煸香,隨即把肉丁放入翻炒,淋入老抽給肉上色,再依次將豆腐丁等原料依次放入鍋中,翻炒片刻,加入食鹽、和少量煮好的高湯,文火煨幾分鐘出鍋備用。 第三:菜碼子的配製和湯汁的勾制。 A.菜碼子的配製:配菜碼先要攤雞蛋餅,把炒鍋置火上燒熱,用蘸了油的油布擦鍋底,立即倒入打好的雞蛋,立即旋轉炒鍋,得到又黃又薄的雞蛋餅,取出晾涼切成菱形小片。之後,把生蔥切末、生韭菜切末、生香菜切末、生薑切絲備用。 B.湯汁的勾制:煮好的高湯燒開,也可根據情況加適量清水,湯里放食鹽、醬油、把準備好的菜碼放入湯鍋煮開,滴少許芝麻香油關火。注意,醬油一定要用老抽,讓湯汁形成透明琥珀色效果。 第四:吃臊子麵必須有4~6碟配菜。配菜有腐乳、韭菜花(這是北方人冬天吃火鍋必備蘸料)、糖蒜(也是火鍋必備)、蒜苔(山西民間有腌蒜苔的吃法)、鹹菜(更是山西人和小米湯必備的小菜)。腐乳可以是買來的,其它幾樣必須是家裡自己腌制的。晉南人喜吃饅頭和辣椒,這兩樣也是吃臊子麵必備,饅頭是手工製作,發麵最好用面肥,饅頭不能整個裝盤,必須切成「酥饅片」,所謂「酥」不是油炸成的酥,而是饅頭放至冷卻,軟硬卻不發乾,用刀可以切成片的程度。晉南人做油辣椒更是有一手,可以讓的辣椒油香而不辣,也可以辣味持久。還有一個必須品就是山西的醋,在晉南一帶吃臊子麵最好用當地米醋。 第五:吃面講究文明禮儀。宴席之前,為了讓近親遠客都能共享臊子麵帶來的喜悅和吉祥,早面開的時間較長,一撥賓客不論人數多少,隨到隨開,一般要應酬到中午10點鐘以後。改革開放,時逢盛世,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而「早面午席」不僅沒有時移俗易,而且更加被人們看重,從農村到城市,從家庭到賓館,已成喜慶飲食格局。吃臊子麵時,餐桌上要擺上準備好的小碟配菜,表示主尊客便。不喜歡多吃麵食的客人,可邊吃面、邊就著小菜吃點饃片。吃臊子麵用的碗,比平時的飯碗小,俗稱面碗,碗里挑的麵條更少,用一筷子就可以夾起,這不是汾城人小氣,而是是表示文明禮貌,讓賓客細嚼慢咽,品嘗臊子麵的鮮美味道。喜歡吃麵食的人,三碗五碗不限,吃完第一碗可將另一碗倒在自己用過的碗中,不可一個人用

原料

五花肉 兩小塊,高湯用, 雞殼 1個,高湯用, 姜 1塊,高湯用, 大蔥 1段,高湯用, 八角 1個,高湯用, 花椒 10粒,高湯用, 料酒 1勺,高湯用, 黃花菜 臊子配料之肉丁菌類, 海帶 臊子配料之肉丁菌類, 黑木耳 臊子配料之肉丁菌類, 豆腐 1塊,臊子配料之豆腐, 蔥 臊子的炒制, 姜 臊子的炒制, 蒜 臊子的炒制, 八角 臊子的炒制, 老抽 2湯匙,臊子的炒制, 料酒 1湯匙,臊子的炒制, 鹽 1/2茶匙,臊子的炒制, 韭菜 1小把,湯菜配料之香料, 香菜 一根,湯菜配料之香料, 小蔥 1根,湯菜配料之香料, 雞蛋 1個,湯菜配料之蛋皮, 生粉 1/4茶匙(也就是干澱粉),湯菜配料之蛋皮, 水 1/2湯匙,湯菜配料之蛋皮, 老抽 2湯匙,湯汁的勾制, 芝麻香油 幾滴,湯汁的勾制, 韭菜花醬 配菜之六小碟和山西醋, 腐乳 1塊,配菜之六小碟和山西醋, 腌鹹菜 配菜之六小碟和山西醋, 腌糖蒜 配菜之六小碟和山西醋, 腌蒜薹 配菜之六小碟和山西醋, 饅頭片 配菜之六小碟和山西醋, 油潑辣子 配菜之六小碟和山西醋, 麵粉 200克,麵糰, 溫水 90克,麵糰, 鹼面 1/4茶匙,麵糰

步驟

1高湯的熬煮:雞殼一個用清水洗凈

2五花肉兩小塊用清水洗凈

3鍋里放入足量的冷清水,放入雞殼

4和五花肉,保證清水沒過食材表面

5大火熬煮,煮到肉質變色,湯水錶面有大量浮沫出現,關火

6雞殼和五花肉撈出,用清水衝掉表面浮沫,控干水分

7砂鍋里放入足量的冷清水,放入控干水分的雞殼和五花肉

8準備生薑一塊、大蔥一段、八角一個、花椒十粒

9準備好的香料放入砂鍋

10倒入一勺料酒

11大火煮到水開,用勺子把浮沫撈出,轉中火繼續熬煮30分鐘

12煮到湯汁濃稠發白,用筷子把五花肉和雞殼撈出

13鍋里留下高湯備用

14臊子配料之肉丁菌類的準備:撈出的雞殼和五花肉放在一邊晾至降溫(注意:千萬不要用水沖涼,熟透的肉遇到冷水沖會讓肉質緊緻,影響口感)

15五花肉放在案板上,用刀先切成厚薄均勻的片,再切成黃豆大小的丁

16雞殼上殘留的雞肉用手撕下

17雞肉放在案板上,也用刀切成黃豆大小的丁

18黃花菜、海帶和黑木耳按1:1:1的比例,提前用溫水泡發

19泡發的黃花菜、海帶和黑木耳分別切成黃豆大小的丁

20臊子配料之豆腐的準備:1.準備豆腐一塊,從中間一分為二切開

21其中一半豆腐切成黃豆大小的丁

22鍋里放水大火燒開,放入豆腐丁加少量食鹽,大火煮至水開

23用漏勺把豆腐撈出,如果不立即使用,舀一點煮豆腐的水在碗里,讓豆腐在熱水的滋潤下浸泡

24另一半豆腐切成厚薄均勻的片

25炒鍋內放入食用油,大火燒至八成熱,放入豆腐片炸制

26等豆腐底面定型,炸成金黃色時翻面,炸另一面至金黃色,把豆腐撈出

27撈出的豆腐放在案板上,用刀切成黃豆大小的丁

28臊子的炒制過程:炒鍋里放入稍微多一點的食用油,放入蔥姜蒜末和八角煸香

29放入切好的五花肉和雞肉丁,用鏟子翻炒至肉丁表面變白色透明

30鍋里倒入2湯匙老抽,用鏟子翻炒使肉丁上色

31放入水煮豆腐丁、黃花菜丁、黑木耳丁、海帶絲丁和油炸豆腐丁,用鏟子翻炒均勻

32鍋里烹入1湯匙料酒

33加入1/2茶匙食鹽

34用勺子舀入煮好的高湯

35高湯沒過食材表面,大火煮滾兩次,關火,臊子就熬好了

36湯菜配料之香料的準備:韭菜一小把摘掉老葉,用清水洗凈

37洗凈的韭菜用刀切成小段

38香菜一根摘去老根,用清水洗凈

39洗凈的香菜也切成小段

40小蔥一根用清水洗凈

41洗凈的小蔥切成蔥花

42湯菜配料之蛋皮的準備:雞蛋一個磕入碗中,1/4茶匙生粉(也就是干澱粉)和1/2湯匙水調成水澱粉,倒入雞蛋液中

43用筷子把雞蛋液和水澱粉攪拌均勻

44炒鍋放火上燒熱,廚用紙巾蘸點食用油,均勻的在鍋底塗抹一層

45倒入雞蛋液,使蛋液均勻的攤在鍋底形成一個圓餅,等蛋液邊緣微微向上翹起,用手把蛋皮揭下

46取出的雞蛋皮放在案板上,用刀分割成粗細均勻的蛋皮條

47再用刀把蛋皮條分割成大小一致的菱形塊

48湯汁的勾制過程:1.砂鍋里剩下的高湯煮開

49倒入2湯匙老抽,讓湯汁上色

50放入準備好的生薑絲、蔥花和香菜末

51放入準備好的蛋皮塊

52大火煮開,至湯汁出香味

53淋入幾滴芝麻香油,關火,湯汁就勾好了

54臊子麵配菜之六小碟和山西醋:韭菜花醬,是我自己腌制的,這是北方人冬天吃火鍋的最佳配料。下次拍個過程圖給大家

55腐乳一塊,買來的

56腌鹹菜,我用的是自己腌制的蘿蔔乾,具體做法請點:山西:具有500多年歷史的民間家常腌菜——攪醋絲

57腌糖蒜,也是自己腌制的

58腌蒜苔,自己腌制的,圖片忘記拍了,具體做法請點:私家蒜苔新吃法之3種腌蒜苔的方法——糖醋蒜薹、油浸鮮辣蒜苔、醬香蒜苔

59饅頭片

60油潑辣椒油,自己做的

61老陳醋

62麵糰的和制過程:麵粉200克放在和面盆里,用筷子在麵粉表面挖個小洞

63取一小碗倒90克溫水,放入1/4茶匙鹼面,攪拌成鹼水(注意:加鹼可使煮出的麵條色澤漂亮,口感筋道)

64調好的鹼水分次倒入麵粉上

65用筷子把麵粉和鹼水充分攪拌均勻,形成略帶少許乾粉的乾性面絮

66用手把所有乾性面絮揉合在一起,形成表面乾燥乾裂的麵糰

67小碗里準備一點冷水,右手四指微曲在水裡蘸一下

68依舊四指微曲,用手指背用力扎麵糰,使麵糰吸收水分

69用手把麵糰揉勻揉透,原先乾燥開裂的麵糰變成表面光滑的硬麵糰(注意:和好的麵糰要硬一點)

70麵糰的擀壓過程:和好的麵糰放在案板上用手壓扁,用擀麵杖在麵餅上擀制一下

71用手提著麵餅朝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轉一下

72再用擀麵杖在麵餅上擀制一下、轉一下,如此重複動作數次

73麵餅被擀開,成大一點的薄圓餅

74用手按著擀麵棍,使勁在薄圓餅上滾動壓制

75使薄圓餅的各個角面都均勻的被擀壓到,然後將圓餅轉圈,繼續擀壓

76直到把圓餅擀開擀大,擀成整張餅厚薄均勻的大薄圓餅

77提起邊緣看看我擀得麵皮,還可以再薄一點,實在沒力氣了

78麵糰的摺疊過程:把擀麵杖放在擀好的薄圓餅邊緣,把餅皮卷在擀麵杖上

79一直卷到擀麵杖距餅皮另一端邊緣不超過刀身長的距離時,在麵皮上抹少許乾麵撲,此時,擀麵杖在靠近身體這邊

80用手提著擀麵杖覆蓋在撒有面撲的麵皮上,此時,擀麵杖在遠離身體一邊

81在麵皮上再抹少許乾麵撲

82用手提著擀麵杖再覆蓋在撒有面撲的麵皮上,此時,擀麵杖又回到在靠近身體這邊,麵皮和擀麵杖分開

83拿掉擀麵杖,在麵皮上撒少許乾麵撲

84準備一塊乾淨百潔布,雙層對摺,放在案板上

85把摺疊好的麵皮放在干百潔布上

86麵條的切制過程:左手的五指微微彎曲併攏,輕輕扣壓在摺疊好的面片一端

87右手握住刀柄,使刀背的一面抵住左手彎曲的手指,另一面距麵皮邊緣少許間隔的距離

88右手握刀柄不停的提起,左手緩緩向後移,兩手相互配合,把面片切成粗細均勻的細麵條(第一次在布上切麵條,切的時候內心忐忑,一直想切完麵條這塊布會被我整成什麼樣子)

89繼續左手的五指微微彎曲併攏,輕輕扣壓在面片上,右手握住刀柄,不停的提起,左手緩緩向後移,切麵條

90直到把整個面片都切成粗細均勻的細麵條

91切好的細麵條放在案板上,兩手掌心相對把麵條叉起

92麵條散開都落在案板上

93看看百潔布,一點也沒有損壞,這可以衡量一位煮婦刀工是否精湛

94麵條的煮制過程:鍋里放入適量的冷水,大火燒開

95放入切好的麵條,立即用筷子把麵條劃散

96麵條在鍋里大火煮2分鐘

97夾一筷子麵條

98放在碗中,用涼水過涼

99麵條的回湯與澆汁過程:過涼的麵條重新放入碗中,用勺子舀一些勾制好的湯汁,放在碗里

100使湯汁沒過麵條表面,用筷子把麵條攪拌幾下,讓麵條吸收湯汁入味

101把湯汁潷出倒在一個小碗里

102再用勺子舀一些勾制好的湯汁,放在碗里,潷出湯汁,反覆以上動作三次

103最後一次用勺子舀一些勾制好的湯汁,放在碗里,使湯汁沒過麵條表面

104炒好的臊子放在麵條上,即可上桌

小技巧

麵糰硬,擀的面片還是有點厚,切好麵條就看出來麵條有點粗,實在是沒勁了,就這樣湊合吃吧,麵條再細點會更好吃~ 吃山西汾城臊子麵,必須要有4~6碟配菜,腐乳、糖蒜、韭菜花、蒜苔、鹹菜、酥饅片和自製辣椒油,還有山西的醋,最好用汾城當地米醋,我家只有山西老陳醋,就用它招待大家了~ 如果你喜歡吃面,就端起碗來吃面;不喜歡吃面,就拿起饅頭蘸點小菜吃,也可填飽肚子;如果你兩樣都喜歡,咱可以一手拿饅頭,咬一口饅頭,吃一口麵條,不要忘記添點小菜,這樣一碗麵條什麼味道,自己慢慢回味吧~ 臊子麵風味獨特,適宜男女老少,易於消化,營養豐富

相關菜譜